光線傳媒股價曾經是高票房受益者中的代表,
2012年年末,電影《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最終突破10億元人民幣。同時光線股價與票房齊飛。有數據顯示,自2012年12月12日影片上映到1月4日,光線傳媒收盤價從21.40元漲至35.25元,累計漲幅64%,公司總市值上漲超過33億元。
如今,“傳統影業公司股價漲跌全看票房收益”這樣的命題早已被推翻,因為“看票房買股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點從今年下半年上映的《你的名字》可以明顯看出。
輝煌不再,票房與股價形同陌路
截止12月12日,《你的名字》在中國內地上映16天票房破5億,在電影市場中儼然成為一匹黑馬。按理說,光線的股價應該瘋長才對,但是事實上,在《你的名字》國內首映當日砍下7700萬票房的情況下,光線的股價卻出人意料的下跌了1.68%。
一部電影可以成就一家公司,也可以拖垮一家公司,這是所有娛樂公司的痛。
影視制作需要優質的IP資源、精良的制作、廣泛的受眾。一部作品的好壞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光線之前投資的多部電影表現平平,種種跡象表明公司純粹依賴傳統影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可能是意識到了這點,光線在2016年開始進行戰略調整。
從傳統影業過渡到VR新領域
光線傳媒12月14日晚公告稱,公司于12月12日分別與廣州海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潤策文化創意合伙企業等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以2.4384億元將藍弧文50.8%股權予以轉讓。交易完成后,公司將不再持有藍弧文化股權。

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藍弧文化營業收入約為4637.7萬元,營業利潤約為2245.8萬元,凈利潤約為2490.3萬元;2016年前三季度,藍弧文化的營業收入約為1362萬元,營業利潤為-1189萬元,凈利潤約為33.3萬元。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藍弧文化的經營狀況不是很好,2016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僅為2015年總利潤的七分之一。
但是筆者認為,這并不是光線放棄藍弧文化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哪里?
有數據顯示,光線的電影業務收入占比達到40%以上,接近50%。營業收入的一半來源于電影業務,如果光線想要在電影制作上取得成績,僅依賴成年人市場就太單一了。藍弧文化恰好滿足光線的需求,幫助光線進軍青少年市場。
藍弧文化是一家專注于出品原創動畫作品的專業動漫公司,在原創三維動畫制作、特效短片、幼兒教育動畫制作及其衍生產品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曾推出首部三維幼兒教育動畫《鬼馬小精靈》、《果凍寶貝》、與芬蘭Future
Code合作推出《迪比狗》等作品。從光線宣布轉讓藍弧文化股權這一舉動來看,光線已經開始轉移業務重心。

光線總裁王長田也曾經表示,將“開放大量頂級 IP 為創作者提供發展空間”,如鬼吹燈系列、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等,希望用 IP 吸引 VR
創作者,實現 VR 電影的新突破。
在當下的電影市場中,如何更好的生存已經成為光線、華誼等娛樂集團需要解決的問題。VR未來發展被多方看好,光線以VR技術作為切入點,在VR
影業領域進行布局,這也許正是傳統影業的下一個風口.由于國內VR技術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VR 影業的發展可能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