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美團點評的思考方法都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了解用戶在不同場景下有什么需求,今后我們不單要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服務,還應該站在整個產業的角度上去考慮,進而為整個餐飲行業創造價值。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科技,推動服務業率先完成供給側改革?!?/p>
12月9日,在一封內部郵件中,美團點評餐飲平臺總裁王慧文如是評價餐飲平臺進行的又一次調整。此前四個月,美團點評相繼設立了餐飲生態平臺、餐飲平臺,此次新設立的餐飲生態業務部,是美團點評圍繞餐飲業務進行的第三次調整。
一位接近美團點評的消息人士表示,隨著新業務部門的設立,美團點評對餐飲平臺進行的整合已經初步到位,接下來平臺將深入“下半場”,形成貫穿整個餐飲產業上下游的生態級平臺。
生態布局初顯
2016年5月,有關餐飲平臺的四個字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美團點評在當時的內部郵件中稱,新設立的餐飲生態平臺將重點推進餐飲商家的IT系統建設、IT系統標準化和互聯網化,為商家提供更加多樣的服務,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在此之前,公司CEO王興在年初的內部會議中強調:完成餐飲業務升級改造、提升服務能力,是公司今年的重點,也是深入發展的基礎。
于是,時隔僅兩個月,也就是今年7月30日,美團點評再度進行了一次架構調整,宣布將設立不久的餐飲生態平臺連同原到店餐飲事業群、外賣配送事業群共同整合為“餐飲平臺”,同時發起成立餐飲生態基金,用多樣化的資本和資源支持餐飲生態鏈上的合作伙伴加速成長,并成立“互聯網+大學”統籌推進餐飲專業人才的培養。
知名自媒體評論員冀勇慶稱:“美團點評對餐飲行業的業務重組,一是為了集中資源、節約成本,二是為了深入整個餐飲行業實現互聯網化”。
外界認為,如果說此前美團點評在餐飲業的布局尚處摸索階段,那么此次設立餐飲生態業務部,為開放平臺上的優質軟件服務商提供標準化對接,推動在商戶端的落地應用,則是其對餐飲領域的布局落地。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美團點評的此次調整,凸顯了其在餐飲領域的生態布局——那就是打通餐飲產業的上下游,為各類渠道提供一攬子的深度服務與合作,借此實現多方共贏,“因為新的業務部將負責銷售符合‘餐飲開放平臺’標準的餐飲軟件,這意味著,美團點評希望借助打造餐飲軟件服務商的統一接口,來實現類似IBM
標準推動的行業生態發展”。
開放生態破解行業難題
事實上,隨著國內消費升級、零售業加速深層次的整合,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平臺都向傳統行業展現了開放的態度。
今年10月,美團點評正式啟動“合伙人計劃”,將向合伙人開放包括團購、推廣、支付等各種業務,通過加盟的模式,為合伙人帶來由“團購毛利分成+業績返點+其他產品”所構成的豐厚收入;12月14日,美團點評又進一步推動了“合伙人計劃”,面向全社會啟動城市代理商招募,與當地合作伙伴一起共享O2O紅利。
在全球首創的“互聯網+大學”中,美團點評也設立了專門的學院,全面推進餐飲行業的人才培養,未來還會將餐飲生態中的合作伙伴一起納入其中,共同探討互聯網時代的技術、模式和服務的創新,推進互聯網+戰略的深入發展。
而隨著此次美團點評在國內ERP服務商中推行餐飲版“IBM
標準”,越來越多的ERP服務商將出現在開發者平臺上,與美團點評2000人的銷售團隊一起,打造一個開放的餐飲生態平臺。
正如王慧文所說,過去美團點評一直致力于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現在除了消費者,還需要考慮為整個產業創造價值,站在這個角度,“一是讓產業提供新的服務,拉動新的需求,帶來新的增長;二是為產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他指出,美團點評現在要做的就是開始“修路”,為餐飲商家疏通中間環節,讓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真正實現順暢的溝通,構筑起餐飲行業的信息化“高速公路”。未來,美團點評通過互聯網技術,幫助商家實現包括在線安排座位、點菜、聯系、支付及后臺流程管理等操作,將餐廳的每一個環節都信息化、互聯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