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研究院12月5日報告
隨著我國徹底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的衣食住行。陳舊的傳統出租車營運被移動出行逐漸取代后,我國人民在短途出行方面得到了更優化的體驗。數據顯示,2015年僅滴滴就產生了14.3億個訂單,相當于每個中國人都體驗了一次出行服務。今年新政的頒發,意味著移動出行在我國正式確立了合法地位,同時行業開始朝著規范化發展,并且開始在贏利模式上、未來交通的探索上著手突破。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對2016年中國移動出行市場的公開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并分析整理了相關用戶調研數據,對今年網約車領域的移動出行市場進行還原。
網約車市場對傳統出行的取代

(速途研究院制圖)
陳舊事物的衰退是新事物興起的必然條件,移動出行市場的爆發,并非是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沖擊,而是推動整體短途出行方式、效率、規范性的變革。根據《2016年移動互聯網藍皮書》中數據顯示,去年移動出行市場僅占整體打車市場的13.6%,而截止打到今年年底,移動出行市場已經占據了整體打車市場的50%,未來占比將會進一步擴大,將主要在三、四記城市促進普及。
龐大用戶體量后穩定增長

(速途研究院制圖)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移動出行市場用戶已經達到一個巨大的體量。在去年相關分析人士的預估中,2016年移動出行用戶大概增長到3.6億左右,而經過最近的數據分析,當前國內的移動出行用戶已經達到4億,今年移動出行用戶依舊取得了爆發性增長。而在未來幾年,用戶增速將會相對放緩,是由于一二線城市的普及基本完成,而三四線城市及低文化中老年群體的普及速度將會較慢。
移動出行品牌的關注度分布

(速途研究院制圖)
移動出行領域出現過兩次大合并,包括2015年滴滴和快的合并,以及今年uber中國業務并入滴滴,都一度讓業內人事認為出現了壟斷市場。但現實并非如此,在中國廣博的出行領域,移動出行尚有很大空間未被開拓,從用戶對于出行品牌的關注度來看,除了滴滴、uber以外,易道、神州成為用戶關注度較高的出行品牌。不僅是由于其對專車市場的深耕,更是由于新政出臺后,對兩家的影響不大,反而贏得了用戶粘性。反觀滴滴,則是在新政前后有著大量司機離開。
國內主流移動出行應用下載量

(速途研究院制圖)
移動出行APP的興起已有幾年時間,從最近統計的下載量來看,滴滴快的系列的產品仍然霸占著榜首,嘀嗒、易道緊隨其后。而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首汽約車作為由中國傳統企業建立的網約車平臺,今年第一次走進大眾視野,由于首汽的國有性質,使得首汽的車輛規范程度有著嚴格的控制和要求,優質的服務更是贏得了中老年用戶群體的青睞,首汽也成為第一家國企突圍的互聯網平臺。
網約車平臺用戶評價整體攀升

(速途研究院制圖)
移動出行市場在2014、2015經歷了兩年燒錢大戰后,用戶規模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市場開始回歸到良性的競爭狀態,即產品和服務。包括滴滴進行了幾次升級改版,
uber也推出了最新版本,神州、易道等都開始在用戶體驗上發力,可以說今年是移動出行市場良性發展的第一年。通過用戶評分可以看出,今年用戶對于移動出行軟件的評分整體有了提升,基本都在9分以上。
價格上漲成為用戶最佳關注

(速途研究院制圖)
說到今年網約車市場的變化,不論是用戶還是車主,都將毫無疑問的回應成本上升。今年是出行平臺補貼減少的一年,司機的獎勵減少、用戶叫車的費用上升。盡管大家都知道燒錢遲早要結束,這一天總會到來,但出行成本的上升仍然是大多數人吐槽的問題,此外,由于新政的原因,一線城市的很多不符合規定的車輛撤出市場,導致運營車輛減少,用戶叫車時產生溢價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深夜、節日、惡劣天氣都是導致溢價產生的主要原因。
惡劣天氣下網約車溢價情況

(速途研究院制圖)
冬季是惡劣天氣的多發期,也是人們使用打車行為的高頻期。深夜、周末,一旦出現惡劣天氣,大部分用戶會選擇手機叫車出行,惡劣天氣成為當前季節影響溢價的主要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惡劣天氣下,網約車價格加倍1.1-2倍的概率高達40.2%,2.1-3倍的概率高大33.1%,幾乎溢價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這也是用戶關注度最高的問題,在平均價格提升的情況下,翻倍加價,讓很多用戶心生不滿。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認為,共享經濟已經成為時代的一種趨勢。中國巨大的人口體量,讓移動出行在中國發展迅速,并且領先于全球。從今年移動出行的市場內部看,市場最大的兩家平臺再次合并,形成寡頭格局,易道、神州憑借專業化服務增長明顯,傳統出租車企業開始積極轉型,與汽車廠家合作,開始謀求突圍。新政已經頒布,環境逐漸穩定,即將迎來的就是產品和服務的較量,因此速途研究院認為,2016年是移動出行市場良性發展的第一年。除了最火的網約車市場,年底興起的共享單車亦是移動出行中短途出行的組成部分,與網約車相輔相成,為中國的城市共同打造高效、綠色、規范化的出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