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風控領域,有一群來自阿里的技術大牛,懷揣夢想,為中國的誠信事業不懈奮斗著。他們堅持“跨行業聯防聯控”理念,客戶從0做到5000只用了3年時間,創造了令業界刮目相看的奇跡,奠定了大數據風控領域第一品牌的基礎。
蔣韜和戰友們的風控夢

2013年10月,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的一場EBMA課上,一個年輕人講述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后,人們才發現他有著不同常人的背景:2004年獲得了復旦大學計算機軟件和理論碩士學位;加入過IBM全球化研究院;2006年在美國一家創業公司擔任首席工程師;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歷任集團風控平臺、大安全數據平臺的技術負責人,是阿里眾多基礎反欺詐產品的締造者。他就是今天風控行業領導者品牌同盾科技的創始人——蔣韜。
蔣韜希望為不同企業提供服務,通過數據共享建立反欺詐聯盟。“依托這個聯盟,一個欺詐者無論如何變換身份,只要他敢在一家機構作案,我們就能通過追蹤到其行動軌跡預警所有服務的機構。”基于這種想法,蔣韜打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最讓蔣韜欣慰的是,陪在他身邊的還有一群靠譜的戰友,五個技術男當年也都是從阿里等著名公司出來的大牛。在價值感和使命感召喚下,走上了大數據風控這條路。他們因風控而相識相知,又因風控而攜手同行。
在阿里工作多年,蔣韜主導開發了很多款基礎反欺詐和風險控制產品,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中小公司對各類網絡欺詐不勝其煩,卻苦于自身無力應對,市面上也缺少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公司,從這里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把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做成一個云級應用,服務更多的企業和平臺,是蔣韜多年來的心愿,這個心愿支撐著蔣韜愿意從零開始,一步一步闖出自己的創業路。就在他面對近期數量可觀的期權收益和離職艱苦創業兩條路而猶豫不決時,他最終選擇了創業,2013年10月,蔣韜離開阿里,開始了自己的夢想。
難以超越的“同盾速度”

創業前幾個月,團隊一邊給客戶做項目,一邊著手布局云服務產品的搭建,還一邊不停地招兵買馬。2013年末,互聯網金融起勢,新金融機構紛紛涌現。與設有線下門店、把關嚴格、手續完備的傳統金融機構相比,大部分新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都非常弱。通常,借款人只要注冊身份證號和手機號就能獲得幾萬塊現金的貸款,許多新金融機構幾乎沒有有效的反欺詐措施。一旦這些錢被貸給某個虛假借貸人,就意味著血本無歸。
在這樣的背景下,蔣韜更加看到了反欺詐服務的重要性。蔣韜帶著他的團隊一方面不斷根據客戶需求開發模型、研發策略、部署上線,并供給后續服務,另一方面抓緊時間進行技術攻關。當時,數據模型的迭代和升級速度特別快,每周“魔鬼發布日”前,技術產品團隊都經常通宵達旦以求完美。
蔣韜和他的團隊像打了雞血一樣在戰斗著,終于研發出首款風控云產品——反欺詐云,其內置的風險決策系統能夠自動為測試數據選擇模型。正是這個產品,讓同盾科技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一步步成長起來。
同盾科技最開始只有2家客戶,沒有標桿客戶,業務在前幾個月也沒有增長。現實困境下,同盾科技只能實行“效果付費”,公司都可以先免費測試,認可效果后再付費。蔣韜自己也頻繁出差,一家一家上門拜訪,向客戶介紹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剛開始,很少有金融機構愿意共享數據以實現聯防聯控,他們認為數據是最核心的資產,如今很多金融機構都意識到這一模式的價值,經過三年的不斷堅持,同盾科技終于創造了奇跡,截止2016年8月,同盾科技風控云服務上線超過5000家客戶,這些客戶超過一半是金融信貸機構,其余是涵蓋保險、電商、游戲、O2O、社交、三方支付等幾乎所有互聯網領域,這些成績的取得也讓同行業對同盾科技另眼相看。
市場占有行業第一之外,同盾科技深耕金融行業成績斐然。信貸行業客戶超過2500家。包括銀行、保險客戶超過100家,P2P客戶超過1500家,消費金融客戶超過300家,汽車金融客戶超過50家,小額貸款客戶超過600家。尤其引人矚目的是,同盾服務消費金融客戶數量超過300家,包括銀行系消費金融、互聯網消費金融等。值得關注的是,15家已經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12家已經成為同盾科技的客戶。
目前,同盾科技服務客戶數仍處在快速增長階段,上線客戶數持續增長。在保持領先的同時,同盾將更多目光關注到服務,以客戶為中心,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有情懷 更有硬實力

自創立之初,同盾科技就始終堅持實踐“跨行業聯防聯控”的理念,憑借創新的風控理念和過硬的產品,同盾科技品牌的力量已經得到驗證。目前同盾科技能為客戶提供信貸風控服務、反欺詐服務、信息核驗服務,支撐這些專業服務的核心風控工具包括決策引擎、模型平臺、復雜網絡。而同盾的設備指紋、代理檢測、人機識別、地址匹配、地理位置識別等多項核心底層技術,使產品及服務模塊靈活組合,風控策略可高效部署調優。
今年,同盾科技還推出同盾智信分、復雜網絡、授權爬取、渠道反作弊、貸后監控等技術,一經進入市場就引起巨大反響,加上不斷創新的數據處理能力,同盾科技的數據效果已經進入一個十分良性的循環。目前同盾科技平均每日API調用量超過3000萬,調用總量超100億,日均借貸調用量超260萬,每年經同盾大數據評估的資金量超萬億,數據體量遙遙領先整個行業。
前不久,同盾科技榮獲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年度大數據風控公司大獎。這是同盾科技獲得的一個重要獎項。不僅如此,創立三年多時間里,同盾科技先后獲得重要獎項達一百多項,連續三年榮獲創業邦“創新成長企業100強”、連續三年榮獲清科“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福布斯中國互聯網金融50強等等。與此同時,世界三大會計師事務所中德勤及畢馬威分別頒給同盾“德勤—華興明日之星50強”及“中國領先金融科技50強”證明了頂級咨詢機構肯定同盾科技的發展。此外,2015年11月份,同盾還榮獲2015年紅鯡魚全球科技創新100強,成為全國也是全球唯一獲此殊榮的大數據風控領域企業。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蔣韜和他的團隊一起用心打造的同盾科技終于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肯定。客戶和行業的共同選擇再次印證了同盾科技作為大數據風控引領者的行業地位。
聚攏人才 助力騰飛

人才是助推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尤其對于同盾科技這樣的技術型公司來說更為如此,挖到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就成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作為一家技術主導型的公司,同盾科技目前共有員工近400人,超過70%的成員是數據、技術、風控、反欺詐等領域的資深專家。
自創業以來,蔣韜就一直注重人才的引進。蔣韜坦言稱,當初為了招人,他在智聯招聘、拉勾、內推等平臺注冊都申請了賬號,每天抽時間一頁頁瀏覽求職人員的簡歷。看到有不錯的人選,立馬一個電話打過去,約時間見面聊。有一次為了招到30名員工,他至少打過300個電話。
在同盾人的心里,企業級SaaS服務,一定是一個很漫長、很艱辛的產品打磨過程,一定要低下身子,趴在地上深挖用戶的需求。這其中無可避免涉及到對專業人才的尊重和引進,SAS、FICO(費埃哲公司)、Experian(益博睿公司)等著名企業高管加入同盾科技擔任企業要職,也印證同盾的品牌影響力日益深入人心。
大數據風控行業考驗的是企業極致的專注力、創新力和耐力,保持行業深耕能力,才能不斷滾大數據雪球持久立于風口之上。作為行業內最穩定的團隊,在以蔣韜為主的同盾創始團隊也來自阿里巴巴、ThreatMetrix、Paypal、SAS等著名科技企業,對技術人才天然的尊重造就了行業內最佳的人才儲備。
業界良好口碑 贏得資本青睞

越是技術驅動型公司,越受到資本追捧。三年時間,同盾科技已順利完成四輪融資,其中B+輪3200萬美元融資是目前行業內已知的最高融資額,先后得到IDG資本、華創資本、寬帶資本、線性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的信任和青睞。在目前這個被大家叫做“資本寒冬”的時期內,能得到這樣的投資機會不可謂不是一個令行業矚目的現象。
而在“現象”的背后,是所有投資人對同盾科技創始人蔣韜的認可,以及對同盾“跨行業聯防聯控”這一風控理念的看好。IDG著名投資人牛奎光曾表示,他尤其看好同盾團隊的執行能力以及網絡誠信領域的商業機會。作為其企業服務級所投資的經典案例,牛奎光更多次分享同盾的商業模式。寬帶資本投資人蔣健十分認可同盾科技維護誠信體系,追求真實有序的理念,在其所投的企業也實實在在享受到了同盾科技提供的OTO防刷單服務。
資本市場高度認可的同盾科技正在快速發展,一路狂奔。不負眾望。
蔣韜曾說過:“有人曾經問我,如果有一天把國內的欺詐分子全部抓完,你們是不是就沒工作可做了。我想說,那天永遠不會到來。”即使像美國那樣擁有發達、成熟、穩定金融體系的國家,欺詐仍然在不斷發生。欺詐與反欺詐是沒有終點的攻防,防住現有手段只會逼出更高手段,在反欺詐的道路上永遠沒有終點。
在中國信用事業剛剛起步的環境下,同盾科技在蔣韜的帶領下一步一個腳印,踐行著“讓誠信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孜孜以求的同盾人在為同盾科技成為大數據風控第一品牌而不懈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