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95后女主播“雪梨槍”因錄制傳播淫穢視頻被判獲刑的消息又一次將直播推至輿論焦點。針對網絡直播的亂象,國家網信辦11月4日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簡稱《規定》),該規定12月1日起正式實施,主播、平臺、觀眾都不能再“任性”。

近一年來,網絡直播爆發式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提供互聯網直播平臺服務的企業超過300家,且平臺數量還在不斷增長。有的網絡直播平臺打擦邊球,靠低級趣味博取眼球,有的傳播違法違規內容,還有的平臺違規開展新聞信息直播。作為參與其中的一份子,對于直播新規,你應該知道這些。
主播不能再任性:實名制+黑名單
針對網絡直播亂象頻發的現狀,《規定》對網絡直播平臺、主播和觀看者都做了要求,其中,網絡主播實行“實名制+黑名單”制度,對納入黑名單的主播禁止重新注冊賬號,這也被稱為最嚴新規。
《規定》要求,對直播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建立互聯網直播發布者信用等分級管理體系,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對納入黑名單的互聯網直播服務使用者禁止重新注冊賬號。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黑名單’在網絡直播行業意義重大,很多網絡平臺為了商業利益,不惜違背法律底線留住能夠獲利的主播,即便明知其是’問題主播’,平臺擔心主播‘跳槽’,也不敢輕易得罪?!?/p>
“黑名單”制度建立后,對納入“黑名單”的主播將“禁止重新注冊賬號”,并向省級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報告,這樣一來,“黑名單”主播將不能肆意“用腳投票”來要挾平臺,也就讓法治與誠信重回直播市場。
平臺需要資質:先審后發 即時阻斷
《規定》對直播平臺提出了資質要求,并規定了“先審后發”、“即時阻斷”等要求。
《規定》稱,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應當依法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并在許可范圍內開展互聯網信息服務;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互聯網直播發布者,應當依法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并在許可范圍內提供服務。
事實上,對于網絡直播服務的資質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2016年9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及資質等要求。
通知規定,直播平臺必須持證上崗,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既不能開展個人秀場直播,也不能辦新聞、綜藝、體育、訪談、評論等各類視聽節目,不得開辦視聽節目直播頻道。
直播活動須提前報省級及以上廣電部門備案。未經批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在互聯網上使用“電視臺”、“廣播電臺”、“電臺”、“TV”等廣播電視專有名稱開展業務。
2016年4月13日,百度、新浪、搜狐等20余家直播平臺共同發布《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承諾網絡直播房間必須標識水印;內容存儲時間不少于15天備查;所有主播必須實名認證;對于播出涉政、涉槍、涉毒、涉暴、涉黃內容的主播,情節嚴重的將列入黑名單;審核人員對平臺上的直播內容進行24小時實時監管。
觀眾不能推波助瀾:互動、彈幕要文明
記者發現,并非所有的直播內容都含有色情因素,有一些直播內容很正常,主播也很正經,但觀眾在觀看時會發送一些曖昧或污穢的留言或彈幕,這也容易給其他觀看著造成困擾。
所以,除了直播平臺和主播,《規定》對直播觀看者也做了要求,用戶在參與直播互動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規定》第十一條要求,“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對評論、彈幕等直播互動環節的實時管理,配備相應管理人員?!?/p>
業內人士認為,直播新規實施后,直播中的低俗言論數量會減少,但是完全杜絕依然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