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我們的微信朋友圈中很少見的出現了支付寶的一系列截圖,而這些截圖多是一些美女的照片,大家在昨天都知道了這是支付寶新上線的“圈子”功能,其中最為火爆就是校園日記圈子與白領日記圈子。
支付寶在用一種近乎于打擦邊球的方式,向外界釋放了一個信號:我們也可以做好社交!但是,也許支付寶不會想到,這次大秀“社交肌肉”卻招來罵聲一片。你看,就連“國民老公”王思聰都坐不住了,“o2o賣淫還是蠻屌的”,并配圖諷刺支付寶。

盡管用戶的罵聲震耳欲聾,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支付寶通過這兩個圈子確實吸引了一大批用戶前來圍觀,今天中午的數據為:白領日記的用戶瀏覽量超過800萬,校園日記的瀏覽量超過1200萬,瀏覽量還在增長中。但是,支付寶的圈子做的有些特別,既不像國外的instagram那樣,也不像我們熟知的微信朋友圈,目前火爆的這兩個圈子充斥著各種美女照片,這也讓人懷疑照片是否都是真人所發?是不是系統抓取了一些美女照片,然后發出來,博人眼球?
當然,我們也發現圍觀的用戶中不乏看熱鬧的,但是大部分圍觀用戶還是一些屌絲群體,這點我們可以從圖片的評論中看出來。

每逢周末出爆品,支付寶的“圈子”在這個周末簡直是成為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功能,在這么多用戶的關注下,我們想要提出一個問題,支付寶為什么要做這個圈子?
固然,我們剛才提到了支付寶為了吸引用戶(屌絲偏多)可以成為表象上的理由,但是用戶多了,支付寶又能做成什么?是其所謂的“社交”?還是什么更加深不可測的事情呢?
社交肯定是一層原因
眾所周知,馬云做社交的心不死,這點從近幾年阿里在社交上的探索中可以窺探一二。幾年前,馬云為阿里的一款社交產品站過臺,如今這款產品已經改名,曾經的“來往”變為了如今的“點點蟲”,當然改名后的“點點蟲”了解者甚少;但是,阿里在社交上又另辟蹊徑,做起了企業及服務,試圖通過公司內部溝通去建立社交,而目前來看“釘釘”也確實中規中矩地完成了任務。此外,支付寶在今年春節時推出的“集五福”,以及生活圈等,都在為實現其社交偉業做準備,可是,做了這么多,依舊沒能脫穎而出。
如果說,我們只把支付寶作為一款支付工具去看待,那么,我們確實可以給支付寶打滿分,但是,工具類產品所需要的是用戶使用率,一天中的使用次數越多,越能說明其在支付市場中的占有率。
但是,如今支付寶在支付上都不再是老大,于是它無論如何也要把社交做起來,寧可別人說它像陌陌,它也無怨無悔。
爭奪的核心還是數據

記得今年6月份的時候,互聯網女皇發布了《2016年互聯網趨勢報告》,她預估了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每個用戶月度支付交易次數,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微信支付的月度支付次數明顯領先支付寶幾個量級。這樣的情景,支付寶是絕對不能承受的。
馬云在云棲大會上向外界闡述了未來的五個新趨勢,在“新資源”中特意強調了“數據”二字,他認為數據是人類第一次自己創造了能源、創造了資源。支付寶作為支付工具,本應擁有海量的用戶數據,但是卻被近幾年才出現的微信超越,要知道在如今,沒有數據就相當于沒有了一切。
支付寶為了爭奪用戶數據,可謂絞盡腦汁,從馬云對于口碑的投資,到每一次支付寶更新都會對于口碑的提及,再到生活圈的出現。支付寶試圖通過口碑的O2O服務以及一系列“充滿社交”的玩法,讓用戶重新回到支付寶。同時各類支付場景都有打折和減免的活動推廣,以此來獲得更多的用戶,培養用戶粘性。
支付寶如今能夠掌握的用戶數據在逐漸降低,微信的不斷成長讓螞蟻金服倍感壓力,支付寶通過多種方式在獲取更多的用戶數據,就今天而言,數據才是爭奪的核心。如用戶與用戶之間是否存在交易關系,用戶是否有按期還款,以及用戶每月的消費體量,甚至工資收入的相關數據等。
但是,這已經逐漸被微信的數據體量所取代了。之所以要爭奪數據,原因就在于它們可以通過數據去做每一個用戶的畫像,用戶社交、支付行為越多,畫像越精準,未來的數據價值就越大,按馬云的話來說,資源就越多。這樣未來在與一些公司產生合作的時候,就能換得更多的資源,競爭力就越強。
作為全牌照金融機構,螞蟻金服和微信在金融領域都有完整布局,這場戰爭的最后,誰的數據量更大,誰就將獲得這個市場的主導權。微信倒是十分淡定,而支付寶最終不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基礎用戶,看來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