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第二日。聯想集團董事長、CEO在移動互聯網論壇上表示,過去一年,人工智能已從實驗室專業圈走出來,變成了大眾話題。而把智能終端和云完美地結合起來,就是人工智能未來的方向。在智能互聯網的時代,設備+人工智能+服務是大勢所趨。
楊元慶指出,人工智能包含兩大重要方面,感知能力和認知能力。他認為,智能終端是人的感官,云就是大腦,把智能終端和云大腦完美地結合起來,就是人工智能未來的方向。
會上,楊元慶總結了未來人工智能的幾個特點。首先,智能終端和傳感器將無處不在?;诖髷祿淖晕覍W習能力會讓智能終端越來越聰明。
其次,人與智能終端的交互方式將會更加自然,設備會越來越懂你。在未來智能互聯網的時代,人機交互的形態將會被重新改寫,設備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了,而是具有越來越多的自然交互的能力,“是一個越來越知心,越來越懂你的小伙伴?!币驗楦懔耍斯ぶ悄芤膊粌H僅是聽從指令的機器了,它能夠根據場景進行分析、甄別,并且以最合適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
第三點是在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驅動下,各行各業都將越來越服務化。在智能互聯網的時代,客戶選擇一款產品,不僅是看這個產品的本身,更是看產品所連接的服務,設備+人工智能+服務已經是大勢所趨。
第四點是智能設備將會越來越多,它們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應用就變得越來越迫切,越來越重要,因此,人們更加呼喚開源開放的創新平臺,希望產業里面能夠制定出協議、規范、標準,來使得更多的廠商能夠參與,不管大廠商,還是小廠商都能夠參與,進行開放式的創新。
以下是演講實錄:
楊元慶:非常高興第二次在烏鎮跟大家見面。去年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了實現智能互聯的五個方面的技術,也就是設備與人、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網絡、設備與數據、設備與服務。
如我們所預料,過去一年成為人工智能大發展的一年。人工智能從實驗室專業圈開始走出來,變成了一個大眾的話題。AlphaGo戰勝李師師讓人們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當然它還需要跟柯杰再比賽一場。
我們各個大的產業巨頭,像Facebook,都在加快這個布局。許多國家都把AR、人工智能提升為國家的戰略,美國、歐洲先后發布了人工智能的規劃,中國也提出了實施互聯網+人工智能的三年行動實施計劃。
人工智能推動了互聯網形態新的變化。如果說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是一次大的跨越,現在我們又面臨著從移動互聯網向智能互聯網的又一次新的跨越。智能的互聯網會更加自主地捕捉信息,更加智慧地分析信息,更加精確地進行判斷,更加主動地為人們提供服務。
這其實包含了人工智能的兩個重要方面:一個就是我們講的感知的能力。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和傳感器讓我們能更多地感知世界,感知世界的廣度、深度都會加強。另一個是認知能力。這個就需要通過云,通過大數據的分析來實現。所以,如果說智能終端是人的感官,云就是大腦,把智能終端和云大腦完美地結合起來,就是人工智能未來的方向。
所以,具體來說,我們認為未來的人工智能將會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智能終端和傳感器將無處不在。基于大數據的自我學習能力會讓智能終端越來越聰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萬物智能的時代,所以智能終端將從今天非常有限的種類,個人電腦、手機、智能電視,擴展到我們身邊所有的設備,無論是空調、加濕器、空氣凈化器、攝像頭,還是路上的汽車、工廠里的機床等等,都將具備計算、存儲到網絡的能力、模塊。同時,輔之以溫度、濕度、距離、紅外、顏色、空氣質量等等各種的傳感器,各種各樣的智能終端可以不斷地感知我們周圍的環境。在云端匯聚成幾何級增長的海量的數據,通過算法不斷地演進,在云上形成新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知識的積累可以讓人類變得更有能力,那么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是同樣的,在云平臺上,隨著算法的改進,人工智能將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去記憶,去學習,去分析這些數據。通過深度學習,各種智能終端將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判斷的能力。
其次,人與智能終端的交互方式將會更加自然,設備會越來越懂你。智能終端從PC到手機,人機交互的方式從鍵盤、鼠標到了觸摸,到未來智能互聯網的時代。隨著計算機、圖像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等方面的進步,人機交互的形態將會被重新改寫。設備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了,而是可以聽、說、看、寫,具有越來越多的自然交互的能力,是一個越來越知心,越來越懂你的小伙伴。比如說我們今年6月份在舊金山發布的基于谷歌(微博)Tango技術的增強現實的手機Phab
2
Pro,它就有很多傳感器,它可以感知3D的空間,進行運動的追蹤,有了這樣一個能力,你用手機的照相功能在實際的家庭環境下上網,就可以把網店里面看到的家俱擺放在增強現實的家庭環境里,從而可以看到你買的這個沙發、衣柜放在家里實際的效果是什么樣的。如果滿意可以馬上下單,交付到你的家里面,這樣就大大地簡化了你裝修房屋、購買家俱的難度,大家過去挑家俱要帶個皮尺。
而這個僅僅是個開始。未來隨著云服務的增強,你會體會到更多的、更人性化的服務,所以未來當你用手機拍攝家里的環境的時候,你自己想要的這個家俱,甚至你還沒有想象要的家俱會自動出現在你的手機里,因為云大腦已經通過數據的積累知道你喜歡什么樣的風格、色彩、飾樣,你再對它說出話,就能夠完成采購和預約和安裝這些服務了。所以這個時候手機不僅僅是通信的工具,更是你的生活助手,它還能基于環境數據,基于家人的生活、身體狀況,基于你的日程表來幫你調整好家里的溫度、濕度、燈光等等的,甚至幫你做好飯菜,所以這就是“人工智能+智能終端”能給我們帶來的美好生活。
因為更懂你了,人工智能也不僅僅是聽從指令的機器了。它能夠根據場景進行分析、甄別,并且以最合適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
第三點就是在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驅動下,我們各行各業都將越來越服務化。不管是硬件廠商還是服務廠商,都在整合設備、云和服務,來給用戶提供集成式的創新。在智能互聯網的時代,客戶選擇一款產品,不僅是看這個產品的本身,更是看產品所連接的服務,沒有內容、沒有服務,設備就是蒼白的。“設備+人工智能+服務”已經是大勢所趨。
今天在美國很流行的一個設備是亞馬遜的Echo,人們買這個設備不是為了買一個音響,而是為了買連接在這個音響后面的對話式的電子商務的服務;谷歌還有一個設備叫Nest,它可以控制家里的溫度和濕度這樣一個設備,但是,大家買這個設備不是為了買一個溫度計,而是為了享受家庭環境管理的服務;在中國我們也有一個叫喜馬拉雅的車載設備,大家買這個不是為了買一個播放器,而是為了聽它有聲的書刊。所以,這就是未來的智能設備,就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設備再加上云服務,這才是智能終端的未來。
第四點是智能設備多了,將來會越來越多。它們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應用就變得越來越迫切,越來越重要。因此,人們更加呼喚開源開放的創新平臺,希望產業里面能夠制訂出協議、規范、標準,來使得更多的廠商能夠參與,不管大廠商,還是小廠商都能夠參與進行開放式的創新。
今天,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和內容越來越豐富了,大家當然都希望所有自己喜歡的應用和服務都能夠被集成到同樣的設備上,自己還能夠隨身天天帶著,那就是我們的手機了。但是,這樣的愿望實現起來其實是非常困難的。要把越來越多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的性能,越來越豐富的應用都裝到你的手機里,讓它既是音響,又是單反相機,又有超長的待機,還要輕薄美觀,這幾乎不可能,有它的瓶頸和局限,甚至是危險。
聯想剛剛推出了一款手機MotoZ,針對用戶的這個需求從另外一個角度給出了它的解決方案。我們把這個手機變成了一個硬件的平臺,通過統一的標準讓它能夠方便地連接更多的硬件設備,而這些硬件設備又可以連接到更多的云服務上。今天,它已經可以連接到一個街邊的音響,它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音響設備,這個要是單獨一個手機你就實現不了。這是一般手機的音響,如果把這兩個放在一起,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音響。
明年我們可以加一個類似于Echo的模塊,每個人的手機都可以變成一個基于對話式的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的解決方案。我們今天還可以有一個攝影的模塊,我們和哈蘇做了一個攝影的模塊,現在大家都在比拼手機上的攝像頭有多好,再好,你也沒有真正的單反相機的好。只要把它一連,它就變成一個單反相機了,而且照了相以后馬上可以進行分享。
所以,我們不僅需要一個服務的平臺、云的平臺,我們也需要一個硬件的平臺,這個硬件的平臺可以連接更多的智能設備,我們現在有很多新的模塊正在開發當中,所以明年大家將會看到更加豐富多彩的應用。比如說連接個健康模塊,可以和后面的健康服務連在一起,跟醫院和你的個人醫生連在一起,使得大家的健康都得到保證。
今年是人工智能這個概念誕生60周年。60周年來,我們對人工智能有過許許多多的想象,幻想他們和我們一樣有喜怒哀樂,也擔心他們會太聰明反過來控制了人類,所以這些都是影視劇的好題材。但是我們知道人有兩個大腦,一個是左腦,用于記憶和計算,另外一個是右腦,可以進行藝術和創造活動,這部分的能力機器不能輕易取代,所以未來我們不用擔心人工智能PK人類,而是要更加大膽地設想,“人類+人工智能”怎么樣讓我們人類更加強大,生活更加美好。
這就是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