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 當紅齊天發布了旗下VR技術品牌SoReal,并宣布獲得了聯想的戰略投資。值得一提的是張藝謀是當紅齊天的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

作為電影行業的領軍人之一,張藝謀表示,作為一個對電影視覺和新技術非常敏感的導演,并且對VR技術也有所耳聞,但原本一直覺得這是好萊塢才擁有的技術,沒想到國內已經有人做出來了。很多同行都在嘗試,自己也希望有一天能夠拍攝一部VR影視作品。”
隨著科技發展,VR已經開始逐漸在各個領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階段來說,速途網覺得VR電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制作那么燒錢,如何保證質量?
制作一部優質VR電影需要高性能的設備在技術上進行支持,這就意味著整部VR電影拍攝下來的成本會高的離譜。
不久前,北京普思投資董事長、萬達集團董事王思聰執導拍攝了一部長達5分鐘的VR電影《Help》,據說這部VR電影在觀感和交互方面都十分震撼。然而就是這樣一部5分鐘的電影平均每分鐘的成本就要100萬美元。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制作一部完整劇情的優質VR電影按照傳統的一部電影40分鐘來算,那么拍攝一部完整的優質VR電影就需要投入4000萬美元。然而面對正逐漸降溫的VR市場,這樣的高成本投入換回來的也許只能是連零頭都不到的微薄收入。
那么問題來了,如此之高的制作成本要如何保證VR電影的質量呢?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做短,把一部40分鐘的VR影片硬生生壓縮到10—20分鐘左右。
這就表示要裁去正常時長的VR影片中盡2/3的劇情,也許剩下部分的影片確實是十分震撼,但是眾所周知一個只有10來分鐘的片段最多叫預告片距離真正的VR電影還差的很遠。
VR電影的拍攝成本過高主要還是因為整個VR行業目前還處于初期階段,不光是VR電影,VR游戲也同樣陷在無法做出3A及大作的困局之中。
由此可見,目前的VR電影只能算是“試驗品”距離真正意義上的VR電影還相去甚遠。
技術遇到瓶頸,如何保證交互?
在發布會上,當紅齊天宣布將于今年7月起陸續投入面向大眾的大型線下VR娛樂體驗空間。與VR線下體驗店的純游戲體驗不同,如何將全新的交互方式有機結合到VR電影之中成為了一大難點。
交互式VR電影的制作,一方面需要考慮如何將空間追蹤、動作捕捉技術運用到VR電影中另一方面還要保證這一技術不會影響到體驗者的觀看效果。
舉個例子,如果你正在觀看一部VR電影,那就意味著你可以在VR電影中隨意走動并隨時轉移注意力。這就可能導致你無法跟著電影劇情進行觀看,過于自由的觀看模式會使你錯過很多精彩的內容。
對此,Oculus在2015年7月發布的一部名為《Henry》的VR電影短片中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在《Henry》中實時畫面意味著觀眾可以與電影中的角色進行一定的互動,而這種互動只允許觀眾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自由移動。

例如使用搖頭表示是或否來與角色進行交流、亦或者觀眾高興時可以環顧周圍的環境,觀察一下角落的細節、查看桌子下面有什么等等,在觀眾偏離了主要劇情的時候主人公就會用對話的方式將觀眾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主線。
《Henry》這部VR電影比較偏皮克斯風格,這種解決方案更適用于觀賞類游戲。但是根據當紅齊天介紹,他們所拍攝的大多為真人VR電影,這無疑在技術上又增加了難度。
VR電影的交互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如何在自由和拘束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目前當紅齊天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速途網總結:現階段,包括VR電影在內的各類VR文化娛樂內容都被認為是隨時可能爆發的熱點,只是目前大家還都不知道這個由量變引發質變的節點在哪里。
而在這時候一些傳統行業專業人士的牽頭入局將提升傳統行業對VR這一新興領域的關注程度,促進更多像三星、谷歌、微軟這類具有實力的企業進入VR領域共同推動VR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