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游戲產業報告》給出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1月-6月),中國游戲用戶達到4.89億人,游戲市場實際收入達到787.5億元,同比增長30.1%。
在各個細分市場方面,客戶端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281億元,同比增長5.2%;網頁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00.6億元,同比下降2.1%;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374.8億元,同比增長79.1%。

面對數億用戶的中國游戲市場,國外廠商也加速了對大陸的游戲輸出速度,其中三類公司不得不引起國內游戲廠商的重視。
一:海外游戲平臺滲透單機/端游市場
10月29日,Valve正式在Steam商店加入微信支付功能,玩家可直接點擊“WeChat(微信)”選項進行掃碼付款,中國的Steam玩家從此可以像超市購物一樣,直接使用微信買買買,萬圣節特惠剛剛過去,圣誕節特惠正在向玩家的錢包招手。

微信支付功能的加入,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中國玩家的購買力度。在不久前結束的V社開發者大會上,V社數據顯示,V社在亞洲地區的收益暴漲接近500%,主要地區集中在中日韓三個國家。Steam中國用戶在2016年3月至5月份暴漲200萬,總玩家數量突破1000萬,占全球Steam用戶的5.6%,位居第三。以《GTA5》為例,Steam平臺中國區銷量所占的份額為12%,在國內銷售了大約63萬套,用戶購買比例已經超過美國用戶。
同時,V社先后將《DOTA2》、《CS:GO》國服運營授權給完美世界,在提高玩家數量的同時,也讓更多沒有接觸過Steam的中國玩家發現了這個可以購買正版游戲的平臺,許多DOTA2玩家表示,在進行DOTA2飾品交易時,發現Steam商城里有許多價格便宜的游戲出售,從此踏上了Steam游戲生涯。

Origin(EA旗下)、
Uplay(育碧旗下)等其他平臺也憑借許多游戲大作慢慢打開中國市場,諸如《戰地1》、《泰坦降臨2》等近期發布的獨占大作,也因為吸引中國玩家而在游戲中加入中文字幕或中文配音。
單機/聯機游戲相對于手游最有優勢的一點就是,沒有占用玩家時間的各種日常任務,想玩就玩,想走就走,一個玩家可以在短時間內體驗數款游戲,大大降低了不同游戲之間的競爭程度。
二:海外手游CP參與競爭
300多億元的中國手游市場同樣吸引了都來自其他國家的手游大廠。日本游戲廠商DeNA早在2010年就在大陸成立了分公司上海縱游,并從日本國內東映動畫批發了大量動畫游戲改編權,陸續在國內推出了《圣斗士星矢:重生》、《航海王:啟航》、《敢達決戰》、《銀時之魂》等動漫改編游戲,并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近日,世嘉在臺北召開了一場商業會議,正式宣布全面啟動中文戰略。聲稱今后世嘉旗下的所有游戲都將同步推出中文版,除了Play
Station外,后續還會加入更多平臺。從本月開始一直到明年春季,將有多款中文游戲推出,包括《心靈判官:無法抉擇的幸福》《命運石之門》《混沌之子》等等。這樣赤裸裸地示好中國區玩家,間接證明了日本游戲生產廠商對中國區市場的重視程度。
索尼在今年的PS
VR發售計劃,更是首次將中國大陸加入首發名單,作為如今的游戲硬件巨頭,中國相關游戲機政策和主機游戲市場轉暖,讓索尼重新審視中國大陸的主機游戲潛力。
三:海外IP版權商加速IP輸出
面對國內日益激烈的游戲IP爭奪,擁有大量知名IP的國外動漫游戲廠商,也成為了中國游戲廠商的合作目標,早期打開端游市場的韓國《傳奇》和暴雪旗下數款端游已逐漸穩定,手游IP爭奪成為主要戰場。
隨著游戲IP需求量增加,購買外國IP成為國內廠商常態。騰訊、完美等國內游戲大廠先后從日本集英社獲得了《火影忍者》、《圣斗士》等漫游的游戲改編權,制作了《火影忍者》、《圣斗士星矢:重生》等手機游戲。國內頁游企業順榮三七宣布聯合東方星暉收購日本游戲廠商SNK。

國外版權爭奪激烈的同時,國內版權同樣出現一系列摩擦事件。完美同縱游關于《圣斗士星矢》的版權官司,盛大游戲同愷英的《熱血傳奇》版權糾葛,為動漫游戲版權爭奪戰添了一把火。
總縱觀2016年的前三季度的游戲市場,許多業內人士提出許多不同觀點:游戲市場和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用戶規模增速卻在逐漸降低,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用戶的迅速飽和將成為未來幾年所有廠商將要面對的重要發展阻礙。游戲品質越來越左右一款游戲的生命周期,高品質的游戲廠商將在競爭中存留,國內廠商需要沉下心仔細思考。數量取勝的時代已經漸漸過去。同時,國內廠商在相互競爭的同時,也要警惕外國廠商的市場滲透,莫將剛剛調教好的用戶市場讓老外撿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