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美團點評高管鐘永健系列文章《七日談》編輯,文章有刪減)
2016年7月初,美團點評的年中戰略溝通會上,王興提出了“下半場”的概念,他指出美團和中國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開始。此后,很多媒體在做行業分析的時候都引用了這個論斷。
8月底,王興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6夏季高峰上發表了主旨演講,對外闡釋了他對“下半場”的分析,包括五個層面:第一,合并后的美團點評到今年年中基本完成了融合工作,開始了下半場;第二,中國的O2O結束了前面一兩年的燒錢和資本整合,開始了下半場;第三,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網民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飛速增長的”紅利“已近尾聲,開始下半場;第四,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開始了下半場;第五,世界IT(信息技術)的發展潮流,因為“摩爾定律”的發展是否可持續,可能也會進入下半場。
這5個層面的洞察,是美團點評“下半場”走向未來的起點。
下半場的發展路徑
世界的互聯網行業,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美國的互聯網、中國的互聯網和其它國家的互聯網。目前如果以市值來看,主要是美國和中國的互聯網。

中美兩國互聯網公司 TOP3市值對比,截止10月5日港股收盤(美元)。
可以看到,中美互聯網公司在2500億美金市值以上的有5家,那么目前,這5家公司主要忙些什么:
·騰訊:擁有“微信”這個超級APP,在中國市場用戶粘度極高,希望做好“連接器”,和合作伙伴一起構建生態,很多垂直領域都有騰訊的影子,但很多事情騰訊自己不直接上手。
·阿里巴巴:通過自建和收購,希望把老百姓花錢的事情都解決,從商品到服務再到HH(健康和快樂),不同的業務,階段不同。阿里的商品電商已經開始向全球購和農村要增量市場,服務電商和HH,處在早期階段。此外,阿里巴巴也很看重自己的云計算。
·Facebook:希望連接更多的人(中國及欠發達地區),另外看好人工智能(AI)及新的終端(VR和AR)。
·Amazon:云計算業務取得很好的進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語音終端echo讓業內眼前一亮。
·Google: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個人助理和各種終端(手機、語音終端等)。
這些公司關于未來的戰略,總體來說,寄望于開拓現有業務的新興市場,或者使互聯網能有更深入廣泛的應用,或者希望通過IT技術自身的變革,帶來新的市場機會。也就是王興所說的“下半場”發展的三條路徑:國際化、“互聯網+”和高科技。
新“三國殺”

美團點評在“互聯網+”這條路上遇到的市場狀況,目前有三大業務板塊:餐飲、綜合、酒旅,除了綜合業務外,餐飲業務和酒旅業務還是有幾個同行者。
從上圖可以看到,無論是到店餐飲、外賣還是酒旅領域,經過近幾年的競爭與合作,已經形成了“三國殺”的局面。
從上圖里,也很容易看到“三國殺”的局面已經形成,即:美團點評VS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以下簡稱阿里)VS百度+攜程。
百度的情況大家都看得比較清楚了,李彥宏最近反復強調,百度的未來重點是“人工智能”。攜程系,在“上半場”模式中成為酒旅業務的集大成者,梁建章博士也順利的把攜程從PC互聯網帶入到移動互聯網。
阿里無論是餓了么、口碑,還是飛豬(阿里旅行),背后都有很強的“螞蟻金服”的支持。一種可能性比較大的推測是,布了這么多棋子,是為了金融的棋局,阿里試圖通過支付這一電子商務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淘寶+天貓這一電商平臺的基礎上,串聯起更多的線下消費場景,從而增強用戶的粘度(打開支付寶的次數),同時可以為金融業務產生更多的數據,提升金融業務的效率。
美團點評和攜程、阿里的競爭,與前幾年千團大戰時有很大不同。千團大戰時,各公司的業務、商業模式相同,打法也差不多,競爭有點兒像“拔河”,但未來的競爭可能更像是“鐵人三項”,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戰略和側重點。雖然從業務結果看,還是比誰能更好的服務用戶、商戶,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但從過程看,有點兒誰都“打不著”誰的意思。正像騰訊科技的記者韓依民在她寫的一篇文章中所說:
攜程與美團點評在發展酒店、旅游業務上的邏輯并不相同,美團點評強調大平臺的協同效應,強調以高頻業務(如餐飲)帶低頻業務(如酒店、旅游),而攜程則一再強調其在在線旅游行業多年以來積累下的優勢:“拇指+水泥”的技術和服務壁壘。
攜程與美團點評在酒店業務上的斗爭,本質上是兩種商業模式的斗爭,哪一方將取得最后勝利,目前結局未明。

如果從場景去看市場情況,上圖看上去會更殘酷些,其中的公司加起來市值已經有4000億美金。這是一個極其巨大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不乏超級公司、業內新貴和資深前輩。當我畫出這張圖時,其實我是有些興奮的,好比在江湖上努力了很久,終于來到這一天,可以上華山。
但馬上就會有另一個問題,這么復雜的局面,美團點評能在“互聯網+”的這條路徑中最終勝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