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0月20日綜述 報道/彭盼盼)近日,《2016中國慕課行業研究白皮書》在清華大學發布。白皮書預計,2016年慕課注冊用戶規模將超過1000萬,慕課將從優化高考入學和大學考試兩方面助力教育改革。慕課作為一種全新的在線數字化教育模式,雖然能夠打破教學資源的地域限制,但也存在高輟學率、學生積極性低、平臺商業化路徑模糊等問題。對于國內教育體制改革,慕課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慕課由英文MOOC音譯而來,指的是大規模的在線開放課程。2012年,美國先后成立了Udacity、Coersera和edX三個開發慕課的公司。這一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2013年,國內開始引進慕課。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成為第一個中文慕課平臺。之后,上海交通大學推出了“好大學在線”,愛課程網攜手網易云課堂打造“中國大學MOOC”,包含35所985高校的課程。慕課看似風風火火,細究卻發現不少問題。
1、滲透率低,以高等教育為主
國外慕課已經滲透到初級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興趣教育等全領域。但國內慕課平臺主要圍繞高等教育,用戶也以高學歷人群為主。
《2016中國慕課行業研究白皮書》顯示,中國慕課用戶學歷普遍偏高,本科學歷占68.6%,研究生占12.5%。成都市一所高中的一名歷史老師告訴筆者,“目前基礎教育基本沒有使用慕課形式,翻轉課堂和微課堂相對較多。”
內容建設方面,國內慕課平臺主要作為大學課程的補充,開設的課程也主要圍繞大學相關課程。網易云課堂是慕課在繼續教育領域的嘗試的代表,推出軟件、IT與互聯網、外語、藝術等職業培訓課程。但課程主要是學員根據興趣愛好進行自主學習,學習結果不能直接轉化成企業對員工技能的認可。
2、高輟學率,低完成率
研究數據顯示,用戶注冊慕課平臺后,兩個星期左右就會成為“僵尸用戶”,完成率不到10%。同時,慕課平臺課程的證書和學分認證體系不健全。對于在校大學生和在職人員而言,認證意味著學校、社會的認可,能利用學分申請畢業或者求職進修。學校、社會的認可天生對用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能從本質上解決高輟學率的問題。
目前國內部分985高校已經開始試水慕課課程建設。一名蘭州大學在校大學生告訴速途網,今年蘭州大學在“智慧樹”網絡平臺課程開設了6門課程作為全校任選課,學習結束后,學校教務處將與智慧樹平臺給予合格學生相應的學分。2017年蘭州大學擬立項建設100門慕課課程,預計2018年春季投入使用。
3、學生教學體驗較差
雖然不少慕課平臺都設立了互動論壇,但由于錄制教師、助教也承擔著線下教學任務,線上互動較少,活躍度不高。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借助虛擬現實和大數據技術,或能優化學習體驗,輔助學校進行教學管理,從而實現慕課教學智能化。
4、未建立完善的盈利模式
健全的商業模式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慕課平臺前期開發需要強大的經費投入,后期平臺更新課程、吸引優質教師入駐等更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Coursera和Udacity在創立之初就確定通過授予證書獲取盈利。國內目前部分慕課平臺采用優質課程付費學習模式,但絕大多數平臺的商業變現路徑并不清晰。
小結
慕課模式具有在線化、規模化的優勢,有利于打破教育資源地域分布不均,未來發展的前景毋庸置疑。但就目前發展現狀而言,還存在滲透率低、輟學率高、互動體驗差、商業模式不健全等問題。慕課要想推動教育改革,或許還是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