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0月11日消息(報道 李雪萌)說到Amblin Partners很多人都覺得陌生,但提到它的創始人斯皮爾伯格,中國的電影觀眾可能熟悉得多。這位兩次登頂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好萊塢電影大師,可以稱作21世紀最偉大的導演之一。昨天,阿里巴巴影業與Amblin Partners公司在京舉行戰略合作發布會,阿里影業通過收購Amblin Partners的部分股權,成為其重要股東之一。而馬云與斯皮爾伯格的這次握手,也象征著阿里開拓泛娛樂化的國際版圖的號角吹響。
買資源、布線上、沖國際,影業巨頭泛娛樂三步曲
近兩年,中國民營電影產業發展迅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馬云和他的阿里影業,還有萬達影視和樂視影業。同樣作為民營影業巨頭,它們在各自的泛娛樂版圖的布局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拿阿里來說,成立之后狂燒錢擴張,先后持股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豪擲20億陸續拿下30多個電影IP,為其內容營銷鋪路。之后再利用自己電商平臺優勢,整合線上購票渠道淘票票,最后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牽手斯皮爾伯格,依靠Amblin Partners在好萊塢電影制作和發行中的資源優勢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而作為民營影視行業重要參與者的萬達影視和樂視影業也沿用了“內容—渠道—國際”的固定套路。二者在內容方面的投入自然都不在話下,而對于渠道和國際市場的拓展也是難分伯仲。渠道方面,萬達今年6月收購時光網,樂視也建立了自己的影片預售平臺樂影客,用于影票的線上發行。國際市場方面,今年年初萬達以230億天價收購好萊塢電影公司傳奇影業,而樂視影業也早在2014年就投入2億美元戰略基金在洛杉磯成立子公司,用于開辟好萊塢市場。
各有所長,霸主難當
對比三家民營影業巨頭不難發現,它們對于自身泛娛樂產業的布局規劃已經非常明確。然而對于其中任何一家來說,想要稱霸中國電影市場,現階段都不可能。因為對于幾大巨頭來講,不僅沒有領先于其他兩家的絕對優勢環節,還各自存在著某一方面的短板。
以樂視影業為例,簽下張藝謀、陸川兩位業內極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導演,又有郭敬明這樣具有話題性票房號召力的導演與之多次合作,既能保證有像《長城》這樣大制作的電影,也有像《小時代》這樣偏青春偶像風格的作品,那么內容與資源就成為它的優勢環節。而線上影票發行卻成了它的競爭短板。在熱門的在線影票銷售app上,幾乎找不到樂影客的名字。在海外發行方面,相較于其他兩家的大動作來說,也顯得相對保守。
另一巨頭萬達影視通過收購傳奇影業,邁出了進軍好萊塢的第一步。傳奇影業是好萊塢除“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索尼影業、福克斯、迪斯尼、派拉蒙、環球影業)之外最優秀的電影公司,手握上千個優質IP資源,通過并購,既幫助萬達開拓了海外市場,同時也滿足了它對于優質內容的需求,可謂一舉兩得。而線下影院也是萬達相對于其他兩家的優勢所在,但它的線上業務卻一直被稱作“短板”,今年收購時光網,也被外界認為是補齊短板的重要動作,但基于BAT對于在線票務的近乎壟斷,萬達的在線票務業績也只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相比之下,阿里影業似乎在泛娛樂布局上做得風生水起。但外界也一直以“燒錢”二字來形容阿里在泛娛樂產業的投入。不過在有了大量資金鋪路的情況下,阿里的泛娛樂布局的確顯得較為均衡。在完成了整個泛娛樂產業的基本架構后,阿里影業需要更加注重內容的開發。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阿里影業主發的國產片份額僅為0.6%,主要受限于整體數量上的偏少,以及今年國內電影市場的疲軟,下半年上映的影片《擺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兩部作品觀眾期待值較高,但數量上仍然有待提高。
所以,對于阿里影業來講,既然“萬事俱備”,現在就只差一波好的作品,一波能幫阿里影業摘掉“燒錢”帽子,一波奠定行業地位的優秀影片,我們也期待阿里影業為行業和觀眾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