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0月9日綜述 報道/彭盼盼)“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跨界與融合成為最主要的旋律。曾經,胡彥斌是歌手、音樂制作人;牛班明星音樂教室誕生后,他多了一個身份——胡校長。
2015年1月,胡彥斌推出線上音樂教育平臺“牛班”。牛班以樂隊形式為基礎,集合了明星視頻教學、歌曲練習錄制、作品發現分享等功能。課程涵蓋器樂和聲樂兩大板塊,具體包括人聲、鋼琴、吉他、貝斯、爵士鼓五大部分。今年年初,牛班獲得樂清豐裕教育產業基金的1820萬元A輪投資。明星跨界向來自帶光芒,憑借自身專業的音樂才能和豐富的行業資源,“胡校長”能否玩轉在線音樂教育?

粉絲經濟如何變現?
胡彥斌16歲出道,年少成名、經典無數,堪稱“音樂鬼才”。憑借自身明星身份,跨界在線音樂教學,擁有兩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自帶流量,能產生粉絲效應;二是擁有豐富的行業教師資源。
8月17日,牛班官方微博正式宣布郁可唯作為新任明星聲樂老師加盟牛班開課。在此之前,胡彥斌、譚維維、王錚亮等著名歌手紛紛加入牛班明星音樂教室。這些明星本身擁有廣泛的粉絲群,利用明星本身進行品牌宣傳,能會為牛班帶來更多的用戶;牛班作為音樂平臺,也有機會把學習者轉化為明星的粉絲。
明星顯然是粉絲經濟的直接獲益人,但是牛班平臺的粉絲經濟變現能力似乎不太樂觀。

筆者從牛班APP主頁面發現,按照“當前熱門”進行排序,評價最多的是胡彥斌教授的《遇見》聲樂技巧這節課。頁面顯示,這堂課費用6元,共計17個評論。即使存在部分學員付費學習后未留言,僅17個評論也能猜想平臺實際付費人群并不多。粉絲效應為牛班帶來了熱鬧的圍觀,卻未轉化為真正的購買力。
線下實體店或成重要變現渠道
據速途網了解,目前,牛班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線上APP逐步往線下滲透。今年7月,牛班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線下音樂學校;截至目前,牛班的線下音樂學校已經覆蓋至上海、北京、深圳三大城市。
在今年9月新京報舉行的“資本驅動下,互聯網教育新路徑”主題峰會上,胡彥斌說,“線上和線下音樂教育的定位和效果不同。線上教育最大的價值是普及,可以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而線下教育,可以快速糾正錯誤,提高教學的速度,適合有標準、有目標的學習者,幫他們完成精準的教育培訓。”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移動互聯網時代,線上線下結合幾乎成為教育企業標配。牛班采用MOOC慕課模式,線上平臺利用粉絲效應,能吸引流量、打造知名度。但費用較低,在未形成大規模前,盈利能力有待商榷。反之,線下培訓機構的商業模式已經較為成熟,費用比較高,變現渠道也已較為清晰。在推廣線上產品的同時布局線下,不僅能打造規模效應,也能解決線上平臺遲遲無法盈利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