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9月30日消息(報道 李雪萌)9月24日,號稱華語電影三大獎項之一的“百花獎”頒獎典禮落下帷幕,青年偶像李易峰、Angelababy拿下最佳男女配角。本該是鮮花與掌聲簇擁的微博上,卻被“百花獎打敗了演技”、“面癱式演技登頂”等話題刷爆,質疑聲此起彼伏。
其實,在筆者看來,李易峰和AB的得獎并沒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那些吵吵著有黑幕的人無非是認為他們的演技撐不起沉甸甸的獎杯,但是百花獎本身就是由觀眾評選出來的,只能說李易峰和AB的折桂代表了國內文化產業的現狀:一個粉絲經濟登頂的時代。
年輕偶像層出不窮,粉絲經濟是變現捷徑
“粉絲經濟”可以說是2016年的熱門詞匯之一。這種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代表了近兩年國內文化產業的一個大趨勢。這其中的被關注者不僅限于明星偶像,還包括文化作品??梢哉f,粉絲是伴隨著娛樂行業的產生而產生的,隨著粉絲在追星的過程中產生越來越多的消費行為,往往會拉動一個產業的發展甚至催生一個新的產業。
其實,粉絲經濟的真正核心不是粉絲,而是被關注者,粉絲的所有消費行為都是圍繞它來展開。被關注者擁有越多的粉絲,就存在著越大的商業價值。除了自帶流量,幫助一大批互聯網相關行業實現變現,還能將流量帶入個人作品、品牌、衍生品等。
除此之外,一些跟娛樂產業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也都爭相“抱大腿”。最典型的就是近兩年比較火爆的電商行業,各種明星大咖花式站臺,為電商“帶鹽”,為電商網站帶去了大量的流量,甚至直接推動了流量的變現。另外今年的另一關鍵行業—直播,也與粉絲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帶流量的明星與網紅直接帶動了直播行業的火爆,夸張一點說,直播本就是粉絲經濟的產物。
互聯網+粉絲經濟=粉絲互動平臺
偶像明星成長到一定時期,就會產生一些固定的粉絲團體。而為了更好的為自家偶像應援,就需要有更好的渠道來獲得有價值的明星消息和資源。早前粉絲大多通過百度貼吧來交流共享追星心得、組織應援活動。隨著粉絲隊伍的整體壯大,出現了一些專門做粉絲站對接的平臺,比如阿里推出的阿里星球、音悅臺的口袋Fan、直播類粉絲平臺愛豆等。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粉絲互動平臺多達19個,除了老牌的貼吧之外,出現了更加垂直的粉絲互動平臺,這些平臺大致有三個方向:應援、資訊、直播。而在當前的平臺中,阿里星球算是覆蓋面比較廣、綜合性較強的一個平臺。除了主打的在線音樂外,還上線了明星廣場、明星資訊、大牌直播、熱門活動、明星商城等專區。
但是粉絲經濟現在雖說是風口,但是除了阿里星球、音悅臺、愛豆這幾家大的互動平臺外,其他平臺變現能力并不可觀。這主要是由于當前互動平臺同質化比較嚴重,用戶重疊度較高,而背后沒有強大的資本支持的話,流量根本不足以支撐變現。不過,資本從來不肯放過任何一塊蛋糕,以粉絲經濟的變現能力來看,對互聯網企業的巨大吸引力是不容置疑的。
“偶像+”模式,粉絲為娛樂的虛火買單
近兩年,在粉絲圈流行一種新的應援模式——明星生日會。今年的9月21日,是TFboys隊長王俊凱17歲生日。這一天,他的粉絲通過粉絲海陸空全方位應援,把生日祝福從國內刷到了國外,甚至還動用了直升機,在各大城市商圈大量投放廣告為偶像慶生。如此豪氣的排場并不是特例。同組合的王源最近處于電影《爵跡》宣傳期,粉絲們自發在全國70個城市,472家影院投放了5000塊LED屏不間斷循環播放其電影宣傳視頻~從這些事例中你看到了什么呢?偶像人氣還是粉絲財力?
前不久,主流媒體痛批演員天價片酬,但著名導演賈樟柯就表示,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一個明星擁有越多的粉絲就意味著越多的人愿意為其作品買單,投資方為了搶占明星資源就愿意出更高的價錢在明星身上,明星身價自然水漲船高。這是一個循環,而這個循環的第一個環節是粉絲。也就是說,粉絲花著自己的錢去抬高偶像的身價,而最后還要為偶像的高額身價買單。而在這之中,作品成了最不重要的環節,反正粉絲關注的只是自己偶像的“出鏡率”。
有業內人士分析,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400億,2016年有望達到600億,直到未來達到1200億后達到頂峰。所以那些“杞人憂天”的人不用再擔心“中國電影路在何方”了,反正有偶像的電影不愁沒有票房。只能說1200億目標任重道遠,粉絲們仍須努力。(作者:李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