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消息,滴滴出行與猿輔導聯合發布教育行業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基于滴滴出行平臺數據分析了中小學、大學和教師群體的移動出行特征,為了解和研究我國教育行業現狀和特點提供了新視角。
《報告》根據大學生群體出行數據評選出了全國智能出行最活躍的高校TOP10,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位列前三名。而在全國智能出行最活躍TOP100的高校中,超9成分布在一二線城市。此外,大學生群體也十分鐘愛拼車。保守估計,滴滴平臺上平均每天有9.4萬人次的大學生使用拼車。

工作日超九成學生22點前返校
《報告》數據顯示,受到學業課程安排的影響,大學生群體工作日的出行高峰僅在傍晚出現,晚17:00-18:00是大學生群體的出行高峰期。在工作日打車出行的大學生中,有超過56.3%同學前往的地點為商務樓宇、學校和餐飲購物。不難發現,當下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以高校間串門、上班實習、餐飲聚會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絕大部分的大學生都遵守了學校的“門禁”。數據顯示,在周一到周四的工作日期間,晚20點開始,各大學校周圍便會出現學生返校高峰,90.5%的大學生會在晚上22點前返回學校。而在周五、周六大量大學生打車出門。其中廣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北大學的學生周末夜生活最豐富,周末晚21點后打車出行的人最多。
日均9.4萬人次大學生使用拼車
在日常出行中,價格實惠的拼車成為了不少大學生出門的首選。滴滴平臺數據顯示,18-24歲的大學生群體是使用拼車意愿最高的群體之一。保守估計,在滴滴出行平臺上每天有9.4萬人次的大學生使用拼車出行。中國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的同學最喜愛拼車,使用拼車出行的比例最高。

去往地鐵站、火車站等交通樞紐、高校串門、周末近郊游是大學生拼車出行的主要場景。數據顯示,有12.3%的大學生拼車出行訂單的起點或終點是地鐵、火車站和機場等城市交通樞紐,另有11.9%的大學生拼車出行訂單是來往與高校之間。周末時,使用拼車長途出行(訂單距離20公里以上)的大學生較工作日上升22.8%。
報告分析員指出,大學生群體對于價格較為敏感,因此較為喜歡使用拼車產品。此外不少地方城市新建大學城,將高校聚集在一起的現狀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大學生喜愛拼車的特性。該分析員表示:“高校與高校之前距離近、公交車站距離校門較遠,以及拼車可以認識不同學校的朋友是造就大學生喜愛拼車的一些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