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文件上周五披露,經歷近期三次增持后,騰訊持股比例已升至21.25%,超過京東集團創(chuàng)始人兼CEO劉強東,成為最大股東。2015年10月17日,騰訊與京東召開戰(zhàn)略合作發(fā)布會,“京騰計劃”就此拉開序幕。用戶在期待騰訊為京東帶來社交玩法的同時,也期待著京東豐富騰訊的電商模塊。如今,兩者的合作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到了一周年了,那么京東在社交上有什么進展嗎?
騰訊為京東提供了社交購物入口
騰訊在社交上的成績有目共睹,從早期的QQ到如今的微信,騰訊一直充斥著我們的社交生活,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溝通渠道。但是如果提問,你能看到的騰訊與京東合作都有什么?恐怕能說上來的就很少了。在移動端,騰訊的手機QQ與微信中擁有了京東購物的入口,在京東這邊我們也能看到購買某些商品后會得到贈送的騰訊視頻會員。有消息稱,如今用戶通過微信端京東購物的比例在10%左右,這個數字乍一聽是很可喜的,但是仔細想來卻又有些疑惑。
為了解除這種疑惑,筆者詢問了在微信中的京東購物購買商品的用戶,想要找尋他們在微信端京東購物購買商品的動機。其中一位用戶表示自己之前想買一加手機3,但是那一周只有手機QQ與微信的京東購物里才能搶購;另一位用戶表示,微信端的京東購物有一些專屬優(yōu)惠。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用戶表示在手機QQ里的京東購物體驗不好,所以就放棄了。可以說,騰訊給了京東社交大入口,但是這種入口并沒有為京東帶來理想的流量,京東購物的用戶還是主要集中在手機京東app上。
京東自己也想做起社交
雖然騰訊能夠為京東提供社交方式,搭建起“社交+電商”的新模式,但是京東自己也曾為社交做出過努力,只是用戶了解的不多而已。京東薦書聯(lián)盟是京東在今年3月份上線的一項服務,用戶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書放進自己的店鋪內,通過鏈接分享到社交軟件上,如果有朋友通過鏈接進行購買,自己可以獲得一定的傭金。據介紹,有一大批大號已經進駐京東薦書聯(lián)盟,特別是邏輯思維這種耳熟能詳的。
這是京東自己的社交模式,但是這種模式卻并不合理,最后很可能形成三角形的結構,即只有一小部分大號可以獲得傭金,而大部分的小店鋪因為自身社交能力以及曝光的不足,在無法獲得傭金的情況下,用戶的積極性必然會逐漸降低,社交又如何談起?如果說,我們能夠找到一種與其類似的模式對比的話,那就好比網約車與外賣,但是前期是需要依靠大量補貼使用戶產生粘性,用戶自發(fā)地去傳播,這樣才有越來越多的人來體驗。
電商新模式如何做?
在去年騰訊與京東宣布戰(zhàn)略合作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期待的,并且對于巨頭間的合作總是給人很多希望,行業(yè)巨頭是否會更迭?模式上會有哪些改變?但是如今,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京東的盈利越來越多,在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卻并不多。回頭看看其他電商都在進行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淘寶造物節(jié)的聲勢浩大,蘇寧818發(fā)燒節(jié)的直播融入,亞馬遜中國819的正品奢侈品館,這些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如果京東還死守備受好評的配送服務的話,不嘗試新玩法,在競爭中會成為一種另類,雖然不會在電商大戰(zhàn)中掉隊,但是也會慢慢無法滿足用戶日益膨脹的需求。在電商行業(yè),騰訊與京東的聯(lián)手是一個大事件,大事件應該有一個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