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日,銀率網徹底結束了在中國的九年歷程,正式關停。
2008年正式上線的銀率網是中國第一家金融產品搜索平臺,其母公司Bankrate成立于1976年,是紐交所上市的全球知名個人金融產品信息服務公司。
銀率網的商業模式踏在全民理財的“風口”,其母公司Bankrate伴隨著美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取得了成功,但這樣的成功并未在還沒有實現利率市場化的中國復制。
事實上,銀率網經營狀況尚且不錯,在過去九年中,銀率網的數據庫和分析師團隊在業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收入也逐漸從零攀升至接近2000萬,幾近盈虧平衡。因此,對于它的突然關停,業界都很震驚。
“最早是7月14日公司全員開會通知的,公司關停,全員解約。”一位銀率網員工告訴網易科技,當時大家都覺得非常突然。一個星期之后,7月21日,銀率網在網站上發出了停業公告。
因不盈利而關停
對于關停的原因,在7月14日的公司全員與總部的電話會議上,公司CEO Kenneth S. Esterow的解釋是,因為銀率網不盈利。
銀率網員工向網易科技回憶,當時即有高管提出:“如果再給我們半年時間,我們能盈利。可以考慮嗎?”Kenneth S.
Esterow的回答是:“不考慮。”也有員工提出,有朋友愿意出錢將公司買下,Kenneth S.
Esterow的回答仍然是:“不考慮。”在員工們看來,這表明老東家是鐵了心要將銀率網作為輕資產出售,而且很可能已經找好了下家。
實際上,Bankrate并非沒有考慮過將銀率網整體賣掉,如果實現,銀率網可能不必面臨被關停的命運。
2014年上半年,Kenneth S. Esterow曾來北京考察過。考察期間,Kenneth S.
Esterow和公司所有高管都談了話,也在公司之外做了市場調研。考察是在6月份結束的。一位員工清晰地記得,臨走時,Kenneth S.
Esterow上車合上車門之后,并沒有回頭向大家招手道別。這個微小的細節,讓在場的人覺得情況有些不妙。
果然,Kenneth S.
Esterow走后沒多久,Bankrate就在紐交所發布公告表示要剝離銀率網。之后,著手賣掉銀率網的工作便展開了。先是香港的投行,后是與其業務模式最為相近的競爭對手融360,都到銀率網做過盡職調查。亦有業內人士告訴網易科技,銀率網也與除融360之外的其他公司談過出售事宜。
可是最終,銀率網并沒有找到合適的買家,連融360也沒買。
沒有核心競爭力
從網易科技采訪得知的信息綜合來看,沒有能盈利的核心競爭力,應當是銀率網沒有賣掉的關鍵原因,這也是銀率網員工在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感到最遺憾的。
銀率網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它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投資理財的需求,免費提供金融產品搜索服務,從而吸引大量的流量,然后將這些流量導向金融機構或金融產品,從而獲得傭金收入。它主要的業務有三大類:銀行理財產品、信用卡、P2P。
銀行理財產品是銀率網在業界最有口碑的,它的數據庫和分析師在業內被廣泛稱贊,但是這塊業務沒有收入。銀行的利率查詢,是銀率網母公司Bankrate起家的業務,由于美國的銀行利率是市場化的,各個銀行的利率差別較大,因此公眾有利率查詢的需求,但是中國的情況不同。中國1993年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設想,2015年10月放開存款利率上限,但是配套改革仍然沒有完成,因此各銀行的利率差別不大。因此,公眾利率查詢的需求很少。
有差別的是各銀行的理財產品,但是這些產品一來沒有像“余額寶”那樣的爆款,二來現行的法律規定客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必須到銀行網點購買,在互聯網上無法完成。也因此,在國內,最早除銀率網之外,沒有人做這塊業務,因此銀率網慢慢積累起了被業界贊譽的數據庫和分析師團隊,并被許多銀行的專業人士和對理財有較高認知度的人群所熟知。
信用卡業務是銀率網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這項收入在2015年占銀率網收入一半以上,但是今年這項收入就明顯下滑。銀率網的信用卡業務主要是為各銀行的信用卡申請導流,從中按照卡的申請數量或者消費額抽成。做信用卡業務的一共只有兩名員工,在這個更加細分的領域,它的對手有我愛卡、51信用卡管家、卡牛等。
“對手的玩法在變,但是我們一直沒變。”銀率網員工總結,整個公司像個國企,包括公司CEO在內都是打工的,沒有股權激勵措施。這種力量對比,最終體現在了業務數據上,2015年下半年,信用卡的流量開始減少,2016年信用卡收入減少。
為P2P平臺導流,是銀率網從2014年底開始做的業務,這是一項收入不斷上升的業務,并且今年上半年占到總收入一半以上。這塊業務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其可持續性仍然不是完全沒有問題。銀率網員工告訴網易科技,由于P2P風險較大,銀率網在接入P2P時比較謹慎,決定接入的平臺,一般都會提前在業內進行口碑調查,經過篩選的這些平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問題的。此外,銀率網做這項業務,還有一個優勢在于銀率網的主打產品是銀行理財,接入P2P平臺有“背書”作用,這是銀率網多年積累的品牌效應。可是,再往下走,銀率網在這塊業務上遇到的對手將是網貸之家和網貸天眼這類的專注于P2P的第三方平臺,后兩者在業內已經積累了相當實力。
總而言之,銀率網最強的業務銀行理財沒有收入,有收入的業務卻都遇到了更強大的競爭對手。
眼睜睜看著融360跑到前面
然而,在細分業務上做不過更專注的平臺,起碼在目前并不必然導致銀率網關停。因為大平臺提供的服務相對而言更加豐富,各個業務之間可以相互帶動。但是,2011年10月,融360創立,之后融360成為銀率網的噩夢。
這家公司成立比銀率網晚4年,可是由于是創始團隊,沒有母公司牽制,融360拿到大筆的風投。根據媒體公開報道,在2012年3月網站上線當月,融360即獲得700萬美金A輪融資,2013年8月完成3000萬美金B輪融資,2014年7月完成6000萬美金C輪融資,2015年10月獲得10.35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如果這些融資金額真實,這些資金相當于銀率網九年來從母公司獲得資金的超過28倍。同時,百度與融360開始合作,大量的流量涌向融360。
一位銀率網員工向網易科技回憶,剛開始銀率網并沒拿融360當回事,因為融360最初的業務是從貸款切入,銀率網感覺和融360干的不是一個事。可是到了2013年,鋪天蓋地都是融360的廣告,再加上融360業務條線不斷豐富,銀率網“眼睜睜看著融360跑到了前面”。
銀率網是沒有大筆的錢砸廣告的,銀率網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母公司Bankrate每年撥給銀率網的大約100萬美金,再加上一些經營收入,但是總的來說收入沒有成本高。
在融360大筆砸錢的時候,銀率網做了兩件事:其一,主辦中國零售銀行業論壇;其二,建立起了口碑良好的數據庫和分析師團隊。
中國零售銀行業論壇,從始自2009年的銀率論壇演變而來。一位銀率網員工告訴網易科技,這個論壇對擴大銀率網在行業內的影響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銀率網成立之初,要和銀行接觸非常困難。因為當時銀率網被用來與和訊網、金融界、東方財富網等財經領域的綜合類新聞網站進行比較,這些網站的流量是銀率網的幾十倍,有的網站一天的流量比銀率網一個月的流量都大,銀率網在銀行圈沒什么名氣。可是有了這個論壇之后,銀率網努力邀請各大銀行零售業務的負責人來參加論壇并發表演講,隨著與會嘉賓的分量一年比一年重,銀率網在銀行圈的知名度迅速擴大,這為業務的進一步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強大的數據庫和分析師團隊是銀率網的母公司Bankrate的成功經驗。根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研究,早在Bankrate成立之初,CNBC、NewYorkTimes等知名媒體就是從Bankrate獲得利率數據進行報道的。而美聯儲、聯合抵押局及各個州政府也是通過Bankrate提供的利率監測報告了解市場行情,以便對整個行業進行監管。在中國,這樣的做法同樣取得了成功,為銀率網贏得了大量免費的媒體曝光。
但是沒有錢,很多事情都推進艱難。實際上,融360成立之后,很快就挖走了銀率網的第一任主編徐瑾。后來,銀率網的人員精簡到不能再減。一位銀率網員工告訴網易科技,銀率網前市場總監其實就是一個人在戰斗,向公司申請再加一個人,申請了一年都沒申請下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母公司考慮將銀率網賣掉,作為業務最為相似、最有可能的買主,融360還在2014年去銀率網做過盡職調查。“這一調查,我們的所有底牌都被對手知道了。”至今回憶起來,銀率網員工都不勝唏噓。
融360沒有買銀率網,可是不久之后,融360就上線了銀行理財業務,攻入了銀率網在業內最有口碑的領域。
外資成為限制條件
這些因素,如果換在一個創業公司身上,并不必然導致公司關停。
我愛卡創始人涂志云告訴網易科技,他在10多年的創業歷程中,有過兩次將自己房子作抵押來貸款給員工發工資的經歷。
他認為壓倒銀率網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銀率網的母公司Bankrate是美國的上市公司。一來,美國公司對中國市場不了解;二來,上市公司對盈利需求強,銀率網長期不盈利,母公司就不愿投資了,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同時,涂志云總結,由國外的母公司在中國創立的子公司,幾乎沒有一家成功的。銀率網員工的切身感受是:“原來覺得外資是一種優勢,但是現在越來越覺得反而是一種限制。”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曾對銀率網的母公司Bankrate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并且據此對銀率網的未來前景進行了預測。
當時的分析認為:雖然目前銀率網還沒有實現盈利,但每年收入增長25%左右,且作為中國唯一的銀行業垂直搜索網站、值得消費者信賴的金融產品超市以及各大媒體可靠的金融產品數據信息源,結合中國利率市場化發展和金融服務需求的上升,相信銀率網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所謂時勢造英雄,Bankrate之所以在美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與它緊跟美國利率市場化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在中國,利率市場化已然箭在弦上。
在銀率網的高管看來,他們還沒有用盡所有的力量,銀率網依然有牌可打,甚至如果再有半年時間,也許就能盈利。他們對網易科技的陳述中,也有對與母公司溝通不暢的遺憾。
然而,在利率市場化完全實現的前夜,有關銀率網的一切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