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8月19日消息(報道 李雪萌)要說這個8月什么最火,里約奧運?寶強離婚?都不是。作為龐大的吃瓜群眾的一份子,可以負責任地說,微博才是隱藏在它們背后的“大boss”。 寶強事件之前,里約奧運會就曾帶來微博流量的一波高潮,開幕式當天,微博上奧運相關內容的互動量達6140萬,相關話題的總閱讀量達100億。十幾天來,央視和參賽運動員發布的奧運相關視頻,在微博上的總播放量達到3.8億。與奧運會有關的話題也長期占據熱門話題榜單,直到王寶強離婚事件出現,撼動了奧運霸網的格局,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微博股價也一路飆升,市值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
從社交媒體到社會媒體,微博迎來“第二春”
大眾對于微博的最初定義是社交媒體。不過,在近幾年微博的發展似乎并不被外界看好,甚至有人斷言“微博已死”。數據顯示, 2012年~2015年四年中微博月活躍用戶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反觀同為社交媒體的微信朋友圈,在用戶數量上表現出更大優勢。但微信的本質是一個基于熟人的封閉網絡,而且視這種網絡屬性為重要的生存基礎,所以它很難完全代表移動社交。微博更偏重于做社會化的媒體,雖然有爭議,但也是一個順勢的選擇。它的價值本身是廣場式傳播,是大眾化的快速擴散,這樣的傳播更容易變成全民參與。這是其他任何的媒介都無法比擬的。尤其是針對公眾事件的傳播效果更好,傳播渠道以及輻射方位都是最快捷擴散最廣的。再加上本身具備互動的交互,因此可以形成循環發酵的過程。
而隨著“全民娛樂”時代的到來,微博的社會屬性的特性與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2016年8月9日,微博發布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微博月活躍用戶為2.82億,連續九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其中移動端月活躍用戶同比增 長40%,表現搶眼。
傳播效率高,微博成為熱點策源地
之所以微博能在一片“唱衰”的聲音中愈戰愈勇,筆者認為要歸功于它制造熱點的能力與傳播效率。近日占據輿論風口的王寶強離婚事件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佐證。據新浪提供的數據,王寶強發布微博1小時后,QPS(每秒查詢率,即最大吞吐能力)瞬間增長2倍之多;24小時熱議度較同期增長20348%。截止15日11時,該條微博評論量達180萬+,點贊量達400萬+。#王寶強離婚#的話題量瀏覽量達38.1億次。而這件事情,在社交性極強的微信朋友圈內,如果不是王寶強的微信好友,是無法獲得關注并迅速傳播的。
緊抓風口,帶動百億市值
除了在傳統的優勢熱點事件上的強大影響力,微博還僅僅抓住了當前短視頻與直播兩大風口。從微博近期發布的財報來看,二季度微博短視頻播放量高達15.7次,同比增長235%;直播開播場次超過1000萬,比一季度提升116倍。接連打破記錄的互動量和播放量也讓資本市場看到了微博的活躍度和潛力。相對于熟人社交的微信朋友圈來講,微博傳播信息的覆蓋率更廣,拿直播來說,微信的好友上限是5000人,所以一個人直播就是5000人看到,即使再轉發影響范圍也有限。而當你微博擁有1000萬粉絲的時候,你直播時所有的粉絲都會收到提醒消息,有空的人都可以過來看直播。微博擁有的大量明星、粉絲、網紅、段子手,都是傳播內容的原創作者,他們與粉絲之間的天然粘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內容的傳播,所以短視頻和直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微博的火爆。
結語:隨著微博在三四線城市的下沉,低線城市的用戶微博使用率的上升。另外,微博也把主要聚焦的領域從社會議題轉移到了更多元化的話題,這對年輕用戶來說也更具有吸引力。在這個全民娛樂的時代,微博還有更大的市場潛力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