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消息 報道
余佩)這次,雅虎是真的“死”了。就在十幾個小時前,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son正式宣布以48.3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雅虎的核心資產。這家幾乎與互聯網一同成長起來的公司,不僅帶動了新浪、網易、搜狐等一批當年門戶網絡模式效仿者們的成功,更是許多互聯網公司學習的對象。它在過去的20多年中經歷了由盛極到衰的過程,這次它花了上千億買來的教訓,對于所有互聯網公司來說都是值得反省和學習的失敗案例。
沒有身份定位,就只能在生死邊緣掙扎
里斯和特勞特的《定位》一書中提到過一個很實用的觀點:企業需要占領消費者心智階梯中的某一級,才能讓消費者做決策時第一個想到你。
過去20年間,雅虎最嚴重的問題就在于,始終沒有能夠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沒有明確的身份,也意味著沒有明確的核心業務和商業模式,也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以門戶網站起家的雅虎,卻沒有專注成為最權威的門戶網站;沒有維護和拓展品牌大客戶資源;孤注一擲與谷歌火拼卻沒有做成搜索界的領頭老大;甚至郵箱也只有那些有情懷的人才會偶爾拿來回憶回憶。
其實,雅虎在20年先后發行過的20版公司介紹就是最直接的證明,定位始終在科技公司與媒體公司之間不停搖擺。這山望著那山高,怎么能做好一個品牌,如何能成為行業的永久標桿,徘徊在生死邊緣也只是意料中的事情。
致命錯誤不斷,不作死就不會死
市場一直非常偏愛雅虎,把很多好機會單單留給了它,可作為“全球訪問量第一”的最大網站,雅虎卻一次又一次傲嬌地把送上門來的機會拒之千里。
最常被人調侃的便是當年谷歌因為創業艱辛而主動找上門來“求收購”、“求投資”,卻被雅虎斷然拒絕。作為一家伴隨互聯網一同發展致富的企業,看不到搜索引擎的重要性是何其致命的錯誤?
這樣的大公司,一次失誤后通常都會及時亡羊補牢,但同樣的錯誤雅虎卻是再一再二還再三的挑戰。
在社交網平臺剛進入市場時,Facebook也有意邀請雅虎加入投資,撇開坊間傳的對方開價太低的因素,如果雅虎的資源與Facebook的用戶進行一個深層次捆綁與合作,到今天至少還有一個可以依靠的臂膀,不至于死得這么慘。
還有2008年著名的“拒絕微軟收購案”。雅虎的董事會當時是以報價“太低”強力反對“強強合并”的收購交易。接著,在創始人的楊致遠被迫辭職后,雅虎內部出現了“三年五換CEO”的戲劇場面。
當年,雅虎拒絕了微軟開出的446億美元收購報價,今天卻以48.3億“賤賣”,這個教訓真的有夠貴的。其實,雅虎是自己將自己作死的!
一超多強的局面,不變則汰
20年間,雅虎由盛極到衰再到如今無奈“賤賣”自己的現實,也從側面反映出互聯網生態在激烈競爭下“不進則退”的壓力和“不變則汰”的殘酷,也應了一句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在互聯網時代,變化總是在不經意間的。過去十幾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互聯網快速前進的年代。無數的企業火了,然后又迅速地墜于泯滅;無數的人紅了,然后又很快被大眾遺忘。時代在變化,大眾的需求也在變化,不跟著時代的腳步,坐吃山空,遲早要被淘汰。
今天,谷歌和Facebook崛起,成為互聯網2.0時代王者的時候,雅虎卻隱退了。他們沒有拼湊出自己的搜索引擎,也沒有充分利用社交軟件的社交網絡潛力。于是,當人們不再通過門戶上網時,雅虎到今天的地步也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