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母嬰行業觀察主辦的“進化 ? 2016中國母嬰新渠道峰會”在上海舉行。來自渠道、品牌等領域的近40位業內人士解讀渠道之變。

以下為嘉賓觀點概述:
蜜芽CEO劉楠分享了在做蜜芽對于各種趨勢、現狀、用戶的理解。大熱的母嬰市場,嬰童公司到底該如何生存和生長?
1,關注供應鏈、關注商品。我們是零售公司是to C的。只要to C,就要在乎用戶用到的到底是什么東西。商品、供應鏈,永遠是我們要關注的;
2,關注消費者,關注趨勢。這個話說起來很虛。但是實際上,我發現很多小采購、年輕的采購并不了解真正的消費者。所以內部的培訓體系,讓每一個企業的員工去了解消費者很重要;
3,關注收入、利潤、成本。這是一個企業最終能夠生存、能夠發展的根本。
4,跨界融合,形成生態。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夠出現一家偉大的嬰童公司。我們國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生兒人口國,如果世界上有一家偉大的嬰童公司。那么這家公司,應該出現在中國。
母嬰行業資深人士云養邦CEO趙力:所有的品牌、所有的品類、所有的東西,大家第一相信的是口碑,尤其是母嬰產品。第二是專業人士推薦的。第三是店員推薦的。為什么一個小小的鄉鎮、縣城,寶寶店的老板半天能賣76罐奶粉?是因為她做的是街坊生意,她有社群育兒、養兒、教兒的粉絲意見領袖作用。假如中國母嬰渠道要滅亡的話,永遠滅亡不了這些“小強門店”,因為它們有溫度、有服務。假設能夠把它們的供應鏈整合好,把它們的服務標準整合好,把“互聯網+”不在店就在線的服務整合好,這種店就是“小強店”。
對于平臺還是自營好?先做奶粉紙尿褲,還是先做非標?城市人群選擇?貝貝網CEO張良倫總結:母嬰電商本質仍只是零售,零售變遷的核心在于消費習慣的升級,前端拼心智,后端拼供應鏈效率,硬設施驅動軟設施升級。
2016年看母嬰,如果講幾個關鍵詞,首先還是“回歸”。回歸到零售的本質,回歸到真正的用心的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我們要專注于母嬰人群,而不要執念于模式。
大V店吳方華分享了社群運營幾個關鍵點:1,要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內容在我看來除了是一個更廉價、更方便、更低價的獲取用戶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傳遞你的價值觀;運營社群,作為平臺的創建者,平臺上聚集很多意見領袖,并且你有能力把這個平臺上有能力的人打造成大V。通過平臺上大量這樣有影響力的人,去服務引導其他的媽媽;讓社群每一個人參與進來,在平臺上貢獻價值服務。
據了解,母嬰人群是比較窄的,按人口算占整個人群3%左右,甚至更低。不應用大眾品牌的思維做母嬰產品,包括做母嬰渠道。更加用心的服務,讓顧客成為朋友,這是渠道真正的價值。渠道已經變了,我們要擁抱變化,緊緊跟隨消費者,才能實現渠道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