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大眾點評宣布設立“首席食品安全官”的職位,整體負責美團大眾點評的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統籌規劃、食品安全策略制定等工作的落地與執行。新美大成為國內首家設立“首席食品安全官”的互聯網公司。
作為國內最大的生活服務電商平臺,新美大設立該職位,一方面體現了其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極具示范效應;另一方面扭轉了過去餐飲平臺被動監管的形象,化被動為主動,有效推動了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在食品監管安全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食品安全歷來被視為達摩克利斯之劍,隨著餐飲業線上化率的不斷提升,食品安全問題全社會高度關注。
對此,早在去年《食品安全法》出臺以來,新美大就已經針對食品安全推出了系列組合拳,包括針對商戶篩選的“六步審核”,針對商戶追責的“黑名單制度”,針對消費者投訴的“十倍賠付”原則等一系列制度措施。
那么,在過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新美大設立的這個“首席食品安全官”到底要干些什么?筆者認為,這位新官上任后,接下來或許要做這兩件事:
第一,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共同監管、治理食品安全的工作中,繼續推動信息透明化。
對新美大來說,在餐飲業深耕多年的經驗,決定了其對食品安全的深入了解與高度重視。因為只有保障食品安全,才能實現“用戶第一”的承諾。面對線上數百萬的商戶,新美大過去一直在積極探索,如何利用技術的力量,完成食品安全監管。
為此,新美大曾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力量,推出了后廚直播等項目,積極協助監管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與治理。未來,如果能夠與監管部門數據互通,消費者在互聯網平臺上隨時查看商家證照信息、衛生評級,那么,每個消費者最終都將成為監管者,這也將大大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因此,“首席食品安全官”,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從被動轉為主動,不斷推動信息的透明化,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監管、共同治理食品安全的工作中。
第二,全面提升餐飲供應鏈信息化,讓每個環節都變得可以追溯。
眾所周知,餐飲食品安全管理難以一蹴而就,因為其涉及的內容紛繁復雜,包括餐廳管理的整個鏈條,從工作人員的規范化管理和培訓,到食材的采購和加工,以及后廚環境衛生和設備的配備、清潔,餐廳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到出品的食品安全。
但若是供應鏈能夠實現信息化,那么餐飲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變得可以追溯,填補監管的空白地帶。
公開的資料顯示,新美大今年開始發力的餐飲生態平臺,其中重點提及的就是:要為餐飲行業打造先進的IT系統,這正是從源頭上提高食品安全的努力之一。試想,如果整個餐飲行業的經營水平、效率都大大提升了,那么給消費者帶來的服務也更具想象空間,這個行業才會真正成為被O2O改造的行業,才會真正實現總理所說的“互聯網+”。
不過,所有的食品安全監督與治理,歸根結底,還要靠餐飲企業告別粗放式發展,引入精細化運營,提升IT系統來實現,只有全行業的共同努力,食品安全才會真正得到保證。
互聯網+是這一輪中國經濟改革的機會,也是餐飲業的創新風口。新美大設立“首席食品安全官”,為行業帶來了革新和進步,對餐飲行業來說,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