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凡618戰報喜人
你在618花了多少錢?這似乎是近幾天人與人之間最常見的問候語,每個人在回答時似乎都不是很興奮。確實,經歷了幾年的購物節之后,消費者似乎對于618感到有些疲倦,而今年實體商業與飛凡的結合,讓一些人選擇走出電商,走進購物中心去購買心儀的商品,線下實體的火爆程度絲毫不輸電商。電商紛紛在各大媒體公布戰報,那么作為幫助實體商業實現互聯網+的飛凡的成績如何呢?

6月3日至19日活動期間,飛凡商業聯盟3000多家實體累計客流量超過5億,app訪問量達到10.48億,新增會員358萬,app活動期間訂單量達到1078萬筆,總金額超15.6億元。這樣的成績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飛凡為什么能夠贏得用戶,實體商業又為什么選擇飛凡?
飛凡是如何贏得用戶的?
可能這張圖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一掃而空的貨架,6月17在杭州市某超市打折促銷時出現的一幕,據記者了解顧客是在飛凡app內獲得了該超市進行打折的消息。而飛凡對于用戶的了解不僅僅局限于隨機立減和瘋狂搖活動,還有更多細節成功俘獲了用戶的心。
飛凡將曾經電商的各種玩法融入到實體商業,并且優化成更加適合用戶的新奇玩法,使得用戶與實體商業的距離更近了一步;飛凡通便捷了支付渠道,節省了排隊付款的時間;閃購、搖一搖、品牌通用券等豐富的促銷手段,使得消費者可以享受多重優惠;停車、排隊、找店等功能則提高了消費者的場景體驗。
如今618戰場硝煙已經逐漸散去,筆者翻看微信朋友圈,每個人的曬單都顯得很分散,沒有人再去專注于某一家電商,而是對各家電商雨露均沾。當消費者對于電商實現去中心化,飛凡的出現恰恰給了他們新的選擇,因此飛凡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實至名歸。
實體商業為什么會選擇飛凡?
這些年雖然電商迅速發展,但是我們體會到商品交易并不是全都在線上完成,線下依然聚集著大量的人流,實體商業作為線下交易的大戶,自然要想盡辦法奪回陣地。但是,實體商業對于如何實現互聯網+歷來都是很迷茫,我們能夠看到一些購物中心曾經試圖通過做網站、入駐線上平臺、做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營銷等方式來達到推廣的目的,但是這么多常見的方式帶來的結果卻是“錢花了,人沒來”,這些方式無法對于消費者產生粘性,而其中根本原因在于實體商業對于用戶的了解太少了。
如何了解用戶?不止是實體商業會面臨這樣的難題,就連火熱的移動互聯網廠商也在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近幾年大數據的興起,似乎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明路。那么,大數據對于實體商業有著怎樣的指導意義呢?我們發現,實體商業需要實現自身場景的數據化,從而將用戶看得更清楚、判斷的更準確。而飛凡在做的就是幫助實體商業實現自身場景的數據化,其中飛凡通是了解用戶最佳的方式。購物中心內哪些商戶的優惠券使用用戶最多?哪家商場使用飛凡通最多?購物中心可以根據飛凡反饋的銷售額情況進行優化配置,將購物中心內銷售額較低的商戶替換,邀請聯盟內其他實體商業中銷售情況較好的商戶進駐,從而提高整體銷售水平;客流量的相關數據則指導著實體商業更夠更加精準的找到用戶活躍時間段,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時間舉辦大型活動。飛凡將眾多實體商業聯合形成聯盟,使得購物中心不再各自為戰,一同攜手玩轉互聯網+。現在,我們再次瀏覽飛凡618年中慶的相關成績:客流量超過5億,銷售量突破120億,平均每3個人就有一人走進了飛凡商業聯盟,這足以說明飛凡為實體商業實現互聯網+所取得的亮眼成績。那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618之戰中,你還能說飛凡沒有獲勝嗎?
我們相信,當消費者感受到飛凡618年中慶所帶來的體驗之后,會對飛凡產生粘性。今天天氣好,我要打開飛凡買張電影票;今天心情不好,我得打開飛凡看看最近的購物中心在哪;約了朋友沒處去,我打開飛凡就知道那么多地方都可以約約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