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歐品牌活動“2016年中國互聯網+創業創新大會?進化”重磅來襲!相比去年的創業創新大會,本屆會議升格為兩天大會。6月24日是全天分享,6月25日是六大行業論壇分享,其中醫療行業今年的主題是“突破?重構”。整場大會將有超過100位行業翹楚共聚一堂,超過100家線上線下媒體同步報道。
2016年醫療行業暗流涌動,線上線下融合勢不可擋,行業突破重構一觸即發。億歐發現,醫療行業在2016年呈現六大趨勢:①整體投融資環境趨于穩定;②移動醫療平臺落地線下方式多樣化;③傳統線下醫療機構發力線上不手軟;④互聯網巨頭狠抓醫療;⑤跨界勢力涌入醫療領域來勢兇猛;⑥新技術發展突破醫療邊界。
整體投融資環境趨于穩定
2016年整個投融資的大環境都處在偏冷的狀態,醫療行業在經歷了去年的瘋狂之后,今年也投融資也逐漸趨于穩定,今年到現在為止報道的融資項目基本都是去年就簽了協議的。一方面,互聯網醫療的準巨頭已經出現,發展到C輪之后投融資進度必然放緩;另一方面,2015年的火熱帶動了一批盲目的創業者,投資人奔波于不成熟的投資項目之間遲遲不肯下手。
我們都知道,在大環境好的時候,大家的市場表現都很好。當大環境趨于平穩,才是真正檢驗公司實力的時候。尤其醫療行業又是一個特殊的領域,最大的特點是低頻剛需,靠燒錢很難有長遠的發展。所以對于真正能夠抵御風險的公司來說,現在是最好的機會脫穎而出。
移動醫療平臺落地線下方式多樣化
從一開始,移動醫療在定位上就是一個線上平臺。然而在醫療畢竟核心價值體現在線下,因此大家紛紛找到方式進行落地。主要來看有三種類型的落地思路:一種是和藥店合作,在幫助藥店轉型的同時實現平臺價值,如微問診和科瓴醫療;另一種是和醫院合作,和民營醫院建立診所、和公立醫院打通信息流轉,如春雨醫生、卓健科技、杏樹林、更美;第三種是自己做,比如自己開線下診所、建立手術中心,將線上的服務能力和流量延伸到線下,如丁香園、微醫集團、平安好醫生、杏仁醫生。
想要真正的落地不容易,因為從本質上來講,線上和線下的運營是兩套思維邏輯,在同一個團隊當中能夠搭配出同時精通線上線下運營經驗的人就很難。另外,互聯網“無邊界”的屬性和醫療“強地域”的屬性天然就是背離的。如何平衡這其中的關系,是每一位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傳統線下醫療機構發力線上不手軟
醫療是一個傳統行業,但在“互聯網+”的熱力下“傳統的人和企業”已經開始轉變。如今,很多醫院都通過第三方平臺,如卓健科技、恒生蕓泰等公司,開發自己的App;傳統藥店積極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如京東健康到家、快方送藥、藥給力等,探索醫藥O2O;傳統藥企則通過收購、自建等方式構建線上平臺,如太安堂收購康愛多、九州通發展好藥師平臺等;體檢機構也在發力線上線上信息的打通和服務的一體化,如美年大健康和慈銘體檢共同開發的“記健康”等。
體制里的人如醫生、護士陸續開始多點執業的嘗試,醫生集團、護士集團紛紛出現。創新型公司,如名醫主刀、Go健康等把醫生和護士有機調動起來,促進傳統模式的轉變。
互聯網巨頭狠抓醫療
阿里、百度、騰訊、京東在醫療領域的布局也層層深入。阿里健康和天貓醫藥館分別在未來醫院和醫藥電商方面發力;百度醫療事業部任命李政為負責人之后逐漸拓展除了掛號之外的優勢;騰訊除了孵化騰愛醫生、投資移動醫療平臺之外,也和通化東寶等藥企合作深耕“互聯網+慢病管理”;京東則布局了京東健康到家、上藥云健康、京東醫藥,并于近期和譽衡制藥達成合作,服務慢病用戶。
重金進入醫療領域的互聯網巨頭們除了資金優勢之外,還有入口優勢,如百度的搜索、阿里的支付寶、騰訊的微信平臺等。對于他們而言,如何找到懂醫療的人,在小團隊里保持一種創業心態可能是最重要的事。
跨界勢力涌入醫療領域來勢兇猛
雖然醫療行業非常專業,但面對大健康領域的巨大機會,很多跨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按捺不住,傾力投入。如第一視頻旗下的醫護到家、三胞集團投資的妙健康等。和行業內原有的公司不同,跨行進入者常常能夠劍走偏鋒、出奇制勝。醫護到家選擇的針對廣泛人群的上門護理切入,上線5個月就有幾百萬的用戶下載量;妙健康選擇的是從智能硬件數據入手,通過三胞集團的線下通訊門店售賣小型的醫療智能硬件。所有硬件的數據統一共享到妙健康應用中,再加上團隊的游戲背景,設計更符合人性的健康管理方式。
這幾家移動醫療公司的母公司對于醫療都非常重視,醫護到家甚至表示,第一視頻對于醫護到家的投入將不計成本。在醫療這種“高投入、回報期長”的領域中,能夠具備良好的資金實力是企業長遠走下去的基石。
新技術發展突破醫療邊界
新的時代之所以和原來的不同,就是因為不斷會有新的技術突破原有的極限。在醫療領域,3D打印技術、基因技術、VR技術等都在重構原有的產業鏈條。到現在,3D器官的打印已經應用于實際,基因技術的發展使得“精準醫療”成為可能,VR技術則對于醫生教育、患者教育有很大的價值,張強醫生和醫微訊正在嘗試制作VR內容。
將本次醫療論壇的主題定在“突破?重構”,就是因為我們相信新的事物一定會對原有框架形成沖擊,這種沖擊的結果很有可能不是對原有產業的“修修補補”,而是在另外一個維度搭建一個全新的產業鏈。面對行業劇變,我們應該用更加開放的心態加強溝通合作、勇敢的直面行業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億歐醫療行業論壇將給到大家這樣一個機會,敬請參與!
大會總議程:http://www.iyiou.com/a/inno2016#top
醫療論壇議程:http://www.iyiou.com/a/inno2016_med
柏煜 康復之家創始人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常務理事、家用醫療器械分會會長,1998年開始從事家用醫療器械營銷工作,2004年創辦康復之家。康復之家是中國內地最大的家用醫療器械零售商,在全國三十余個城市擁有一百多家直營連鎖店。

管濤 分享投資管理合伙人
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系學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曾任北電網絡高級工程師,對技術型企業運營有著深厚經驗;其在分享投資的主投領域包括TMT,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

王航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
1993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曾在中美史克工作兩年,1998年與周鴻祎一起創辦奇虎,2003年進入雅虎中國,2006年王航與胡少宇、羅丹共同創立了好大夫在線。好大夫在線是最早一批探索互聯網醫療的公司,在醫生中擁有良好的口碑。

王俊 碳云智能創始人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曾任華大基因CEO、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同時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香港大學客座教授。2015年10月,王俊創立了自己的大健康數據平臺“碳云智能”,并于2016年4月完成A輪融資,估值近10億美元。
王燕雄 贏康資本創始人
曾任康愛多網上藥店執行董事兼CEO,2012年之后康愛多數次成為天貓醫藥館銷售冠軍,2014年9月康愛多被太安堂以3.5億元收購,2015年5月康愛多開始布局線下體驗店。2016年2月王燕雄離開康愛多之后創辦贏康資本,主要投資大健康領域的早期公司。

尉建鋒 卓健科技創始人
留美醫學博士,浙江省千人計劃人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外科醫生。卓健科技主要為醫院提供整體智慧醫療解決方案,于2015年初獲得騰訊領投的1.5億元融資。
徐晶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
主要負責阿斯利康和中國移動醫療公司的合作。阿斯利康是世界知名藥企,市值超過700億美元。阿斯利康近期推出了一個戰略叫做3D創新,3D主要是指診斷(Diagnostics)、設備(Device)和互聯網(Digital)。
楊亮 會小二創始人
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并獲得香港中文大學MBA學位。先后擔任金融數據公司CAI Business Indepth助理總經理、財新傳媒副總裁。在創立會小二前,他創業并開設過一家軟件技術公司。

俞熔 美年大健康創始人
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通信工程專業,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和醫院管理課程文憑,中醫科學院博士研究生。同時,俞熔也是天億投資集團的創始人、中華中醫藥協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周密 普華資本合伙人
此前任經緯中國投資董事,主要負責醫療健康領域投資。周密畢業于復旦大學(原上海醫科大學),是藥理學碩士、臨床醫學學士;曾在麥肯錫和蘭馨亞洲投資集團任職,專注于醫藥和消費品行業的研究。

張銳于2011年創辦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其曾先后擔任網易副總編輯、《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北京體育大學新聞教研室主任、網易公開課和網易新聞客戶端負責人。春雨醫生是移動醫療領域的標桿性企業。2015年8月,春雨醫生旗下的醫療投資基金春風創投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