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途研究院6月1日解讀(分析師 侯長海)當人們的眼球被過度開發,耳朵經濟便開始逐步受到重視。繼移動音樂之后,移動電臺市場也在2015年完成了集中爆發。今年,移動電臺行業的商業模式逐漸清晰,無論是在內容的補充上、還是相關音頻設備的研發上,都取得了較大進展。
近日速途研究院發布了《2016年Q1移動電臺市場報告》,報告指出國內的移動電臺市場將在今年突破16.3億,內容付費、車載電臺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音頻廣告等將成為行業未來的主要增長點。

從一季度的市場份額上看,喜馬拉雅FM保持了第一,與上季度相比,市場占比仍呈上升趨勢。喜馬拉雅是第一批進入移動電臺行業的玩家,也是音頻行業較早啟用大數據技術的內容平臺,在這一點上,和新聞資訊領域迅速崛起的今日頭條很像。通過記錄用戶的點擊、搜索及其他使用行為,再基于年齡、性別、地域、職業等維度建立用戶興趣圖譜,來實現個性化的內容定制。這套個性化推送系統是喜馬拉雅優化用戶體驗、提升用戶粘性的核心賣點之一。
內容上看,喜馬拉雅FM借鑒了Soundcloud的用戶自生產內容模式,鼓勵人人成為主播,幫助草根主播和自媒體人建立了一整套集挖掘、培養、孵化、商業化于一體的支撐服務,激發大眾的創作熱情。另一方面,喜馬拉雅和國內最大的數字閱讀平臺閱文集團達成深度合作,擁有大量原創作品的有聲書改編權。此外一些如《羅輯思維》、《郭德綱相聲》等優質節目入駐也為喜馬拉雅快速提升了用戶規模。在優質內容的篩選上,喜馬拉雅有著完整的評估體系。
音頻智能硬件是移動電臺領域開拓的另一片市場,包括音箱、耳機、聽書器等,然而最大的需求還在于車載電臺。汽車已經逐漸成為移動電臺繼手機之后的下一個戰場,車聯網的發展,讓汽車智能生態的想象空間很大。但在車載移動電臺市場,喜馬拉雅的表現卻差強人意,當前車載移動電臺市場被行業內另一電臺品牌多聽所占領。喜馬拉雅推出的“隨車聽”盡管在對于產品的包裝上和后期的宣傳上做足了努力,卻又陷入了被多聽指責的外觀抄襲風波。好在喜馬拉雅在硬件上的布局還算豐富,有車載、音箱、聽書器,包括最近炒的正火的H8耳機和有聲冰箱,無不吸引著用戶的眼球。而喜馬拉雅高層也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與智能硬件的深度綁定,讓音頻內容更方便地觸達用戶場景。”
喜馬拉雅面臨的問題在于,在輿論上總處劣勢。不論是曾經的蘋果商店下架事件,還是蘋果關鍵詞優化事件、包括后期的版權、主播糾紛,無不讓喜馬拉雅成為行業內口誅筆伐的目標。也許是行業競爭太過激烈,但對于喜馬拉雅來說,始終在負面的輿論環境下處于風口浪尖,終究不是件好事。
世界上最長的河是亞馬遜河,后來亞馬遜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商網站;世界上最大的寶藏發現者是阿里巴巴,后來阿里巴巴成了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那么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將成為什么?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