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稱為企業級服務的元年,資本與各類玩家動作頻頻,重量級消息不斷。阿里釘釘和紛享逍客砸下數億廣告費攻占一線城市,騰訊高調推出企業微信1.0,找鋼網獲得11億元的巨額融資,2B企業可謂是資本寒冬中最驚艷的逆襲。企業級服務市場的春天是不是終于要來了?我們離風口還有多遠?
最新發布的《下一個萬億級市場
2B行業的啟明星和獨角獸》一文指出,企業級服務是未來企業的必然選擇,新一代的BAT級企業或將從這里崛起,以空間家、找鋼網為代表的垂直服務領域玩家,有望成為第一批登上頂峰的獨角獸。
What,企業服務的正本清源
O2O,B2B,B2C, C2B, SAAS, PAAS互聯網領域內,從來不缺各種新概念。什么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企業服務?
企業級服務作為一種創新的軟件應用模式,處于云計算產業的應用層。在這種模式下,軟件運營服務提供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服務器上,客戶根據實際需求向提供商訂購所需的軟件產品及服務,按其所訂購的產品類別及期限向提供商支付費用,通過互聯網獲得相應的軟件產品及服務,“按需購買,按需支付”。
我們可以將企業級服務分為通用和垂直兩類。在通用類下,包括我們所熟悉的辦公自動化(OA),社交與協同(IM),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等等服務類別,通用類軟件以其標準化程度較高廣泛適用于各類企業場景,特別是對于需求相對基礎的中小企業而言。在垂直類下,根據企業自身所屬的行業類別,和外部服務者提供個服務內容,又可以分為行業垂直類,和垂直服務類兩種。在行業垂直領域,較早使用企業級服務的行業包括:醫療行業、零售行業、餐飲行業;而在為企業提供垂直服務方面,市場上較為活躍的服務提供者包括行業大宗交易撮合者,如找鋼網,找塑料網,以及近年來涌現的一片企業空間服務者,如企業空間交易服務的空間家。

Why,沒有創造新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都是耍流氓
要么減少成本,要么提高效率,要么二者兼顧。B2B模式通過連接彎曲產業鏈條,減少交易的中間環節,發揮大數據能力,提升行業的交易效率和供應鏈效率的意義,縮短了企業外部整個供應鏈中的鏈條實現成本的縮減;而SAAS則著眼于企業內部溝通管理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產業鏈條重塑
傳統企業軟件部署需要大量的配套硬件、軟件及服務實施,價格昂貴,技術復雜;對于供應商來說,客戶獲取成本高,轉換成本高。軟件產業鏈條里環節非常多,企業每買一份軟件要養活整個鏈條上的所有公司,而SaaS
的應用可以大幅縮減產業鏈條,減少企業成本費用。

價值鏈條重塑
傳統的企業服務軟件支出集中在前期的采購成本,而SAAS按需付費的模式,使客戶以最小的成本獲得產品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前期的一次性投入,并逐漸隨著產品的使用周期增長加大對產品投入,對客戶的價值和對廠商的收益隨之增加,最終用戶風險和收益匹配也更有助于廠商優化現有產品、提升產品價值。

營銷渠道重塑
與傳統的通過多級渠道接觸用戶,或一對一服務相比,SAAS使供應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的客戶需求,或提供標準化產品,或對通用產品進行二次開發,大大降低了渠道費用和獲客成本。在SAAS行業發展的初期,通用型產品占多數的情況下,這一優勢尤為明顯。

SAAS的應用和推廣使行業的整體費用降低,服務門檻降低,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使一大批此前無力支付相關費用的中小企業用戶進入了市場,做大了蛋糕。在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下,2000多萬的中小企業和不斷涌現的創業公司,正是資本所渴求的市場潛力巨大的長尾市場,而眾多SAAS創業公司在創立初期所定位的客戶群體,也正是這些中小企業。
When,預測時機永遠比預測趨勢要難
創意想法,產品和服務,能否變現為商業上的成功,外部條件往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YOUTUBE的創意早10年產生,那么它注定將是失敗的。在當時絕大多數網絡用戶通過撥號連接進入互聯網的條件下,下載一段最普通的2分鐘視頻,要花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除了技術條件的成熟外,YOUTUBE剛一問世就能一炮打響,很大程度上是做了ADOBE公司研發的FLASH平臺的順風車,YOUTUBE不但使用了FLASH的平臺,也分享了平臺上既有的培育好的用戶。當產品內部的技術能力已經基本成形時,時機即是對外部條件的綜合判斷:
宏觀經濟增速下行,人力成本上升,企業轉型需求
在美國,SAAS的快速發展階段正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此前,大公司在內部IT管理方面重金投入,而金融危機使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的需求激增,使以租代購的SAAS軟件應用模式迎來了發展的良機。而在中國,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和人口紅利時代的終結,減低企業內外部成本和人員管理成本日益成為企業的需求。
網絡和移動終端普及,云計算基礎設施成熟,硬件條件成熟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手機網民規模6.20億,占比提升至90.1%。個人上網設備進一步向手機端集中,移動互聯網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在企業端,中國企業計算機使用比例、互聯網使用比例與固定寬帶接入比例,同比分別上升了4.8個、10.3個和8.9個百分點,達到95.2%、89.0%和86.3%。
以阿里云為代表的 IAAS 層自 2013 年以來迅速擴大規模,阿里云 2016 年 Q1 收入同比增長 175%至 10.66 億元,超過上一季同比
126%的增速 49個百分點。相比傳統 IDC 機房,SAAS公司使用阿里云可以降低
70%的成本,同時,云服務安全性、穩定性進一步提高,SAAS領域的創業者們迎來了大好時機,如雨后春筍般相繼誕生。
消費市場先熱,教育市場用戶,傳導效應明顯
2014到2015年的互聯網+O2O大潮下,C端產品席卷市場,深入人心,而C端產品的使用者和B端產品的使用者和決策者顯然是高度重合的。在使用體驗,營銷方式,甚至是產品界面上,B端的企業服務市場正在向C端靠攏,在以中小型客戶及輕產品為主流的企業服務市場發展初期,這種C
to B的傳導效應尤為明顯。

相較于美國SAAS市場歷經十余年的發展,進入成熟發展期相比,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技術認可度、付費意愿、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安全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相比于國際上17%的滲透率,中國5%的水平處于低位。
據統計,美國公司上市融資數量2014年達到 16 家,占到了同期軟件和互聯網公司IPO 數量的一半。美國上市的63家SAAS 公司中,31家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除去Oracle 及SAP這兩家轉型
SAAS的傳統軟件巨頭公司(市值合計2500億美元,其中SAAS服務占收入比為11%左右),剩61家SAAS公司市值約為2351億元。而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上,迄今并沒有百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出現,也沒有基于SAAS的10億美元公司。美國
To-B 與 To-C 企業市值約 1:1,中國僅為
20:1在挑戰者的眼中,差距代表的正是巨大的空間和機會,甚至有人預言,新一代的BAT級企業將從這里崛起。
Where,尋找破局點
企業服務領域的供應商一般可分為通用型和行業型兩種,行業型供應商針對醫療、金融、教育等領域提供個性化服務,而通用型供應商則涉及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的多個層面,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管理(HRM)、財務、辦公自動化(OA)、客戶關系管理(CRM)、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企業溝通協同(IM)等服務。從Gartner的統計中可以看出,在全球SAAS領域,CRM(41%),ERP(12%),企業溝通協同(11%),供應鏈管理(8%)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Saleforce作為全球最大的企業級SAAS服務提供商,最初正是從CRM產品起步,經過16年的發展,逐步將其產品線拓展至銷售、客服、辦公協同等領域。
企業服務產品的發展路徑,一般是從移動化、標準化程度高,企業決策門檻低、規模化擴張更容易的流程切入,這其中,CRM和辦公協同領域首當其沖;而對于流程相對復雜、非標準化的領域發展則明顯相對滯后。觀察2015年中國獲得投資的企業服務市場的創業公司分布,也體現出這一特點:

互聯網企業,大多懷有一個平臺夢,在企業服務市場也不例外。一方面這是由互聯網行業本身所具有的開放共享基因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企業服務市場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對于采購了企業服務的企業而言,希望供應方能夠提供從企業基層的溝通協同與OA,到營銷、財務、人力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而對企業服務的供應者來說,如果既要滿足單個企業的多功能需求,又要滿足不同企業的定制化需求,這其間必然會面臨資源和能力的掣肘,這個時候采用平臺化戰略無疑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回顧美國企業級服務市場的龍頭Salesforce的發展歷程,正是從單一的CRM功能入手,到推出AppExchange程序商店,發力打造PaaS級平臺,構建平臺應用生態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化到提供企業互聯網服務。而阿里釘釘和企業微信號殺入市場后,對自己意圖打造生態圈的目標也是直言不諱,唯恐落于人后。

2015年8月底,釘釘發布C++戰略,宣布將聯合企業服務行業的合作伙伴,在釘釘統一通訊和工作商務關系基礎上,共同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級服務。這其中的兩個加,第一個“+”是指合作伙伴接入釘釘后實現云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能力提升、服務升級和渠道拓展,第二個“+”指的是釘釘與ISV一起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的云上服務的升級。發布會的同時,釘釘還發布了將導入10億元作為第一期釘釘生態基金,提供給中小企業企業服務的開發者。在釘釘的2.0
版本中,接連推出 C-OA、C-Space、C-Mail
三大功能,將辦公OA、郵箱、文件存儲搬到云端,也說明釘釘在搶占了入口后迅速將產品線延伸到了與IM產品緊密相關的OA服務上,加強產品對用戶的連接與黏性。
16年4月推出的企業微信除了具有微信聊天功能外,還集成了公費電話和郵件功能。在 OA
功能方面,結合了公告、考勤、請假、報銷,用戶在手機上即可完成辦公需求。其負責人表示下一個版本將會積極推進 API 接口的開放,迅速發展 ISV
打造生態圈。此外,在微信企業號上,還創新地與國家稅務總局合作,推出了電子發票報銷的解決方案,未來有望實現包括線上繳稅納稅、納稅人輔導、企業報銷在內的稅務服務場景。考慮發票報銷在企業經營中的剛性和頻度,這無疑是在企業服務市場上開辟了一個新入口。
除了上述通用類別的入口之選,在企業級服務的垂直維度上還有一個新進崛起的入口,空間選址。
近期,鏈家成功融資60億,市場估值330億的消息引起了市場的集中關注。鏈家的核心能力,一在于強大的線上真房源大數據的積累和挖掘能力,一在于線下團隊強大的覆蓋能力和服務能力,利用這兩方面的能力,鏈家牢牢占據住二手房市場這住宅市場的入口和核心利潤池,同時,積極布局房后市場,打造基于移動端的以房產交易為中心的生活服務平臺,通過內部孵化、收購、戰略合作等方式,進入新房市場、短租/長租服務市場、以及裝修、保潔、搬家服務等領域。此外,鏈家自2005年即成立了金融服務中心,2011年成立金融事業部,2014年,成為業內第一家拿到支付牌照的房地產企業,并推出掌上鏈家理財APP,各種理財產品和貸款產品陸續上線,收入和利潤一路躥升,讓市場見識到了房屋交易市場巨大的空間與可能。
而在企業空間選址領域,無論是創客團隊的工位需求,中小企業的辦公空間需求,還是行業龍頭的資產投資需要,企業對于空間的需求是剛性的,而與空間需求緊密相連的企業服務需求,金融需求以及基于空間位置的企業社交需求,同樣有著巨大的空間,同時,行業里尚未出現占據市場份額10%以上的企業。
Who,誰將成為第一批登頂的獨角獸
企業級服務市場吸引資本市場和創業者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這個市場上,很難出現消費市場上一家獨大的格局。仍以Salesforce為例,雖然經歷了超過10年的發展,累計覆蓋企業用戶超過了10萬,但在同期美國境內登記的3000萬企業中,覆蓋率仍然不到5%;同時,這一領域還不斷涌現出像Zendesk,Rightnow這樣的新興企業。

沒有了消費級市場隨時可能被巨頭擊潰的陰影,企業級服務市場萬億級的誘惑引得新老玩家紛紛入場,根據IT桔子的統計,僅2015年前3季度,獲得融資的企業級服務項目數量已經超過了200家。這其中,誰將成為最先登上頂峰的獨角獸呢?

企業級服務市場的獨角獸的核心基因包括:產品力,渠道力,生態力和資本力四個方面。而這是由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客戶需求和盈利模式所決定的。
與消費端用戶跟著補貼走的高價格敏感性不同,調查顯示,企業用戶更為看重的是產品是否能夠切實滿足業務需要,提升效率,同時,確保服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這決定了對企業服務的供應者來說,是否具備優秀的產品力,為用戶提供極致的使用體驗和服務體驗,是獲取用戶、留存用戶和實現免費用戶向付費用戶轉化的根本,也是產品在眾強林立中立足的基石。
企業級服務市場的獨角獸所需具備的第二大基因是渠道力。與傳統企業服務企業以大企業客戶為主要拓展和服務的對象不同,企業級服務市場將目光投向了中小企業市場,因此,是否具備強大的廣覆蓋的線下渠道能力,幫助企業在早期快速打開市場,積累客戶成為了又一塊試金石。
企業客戶的需求往往是從使用標準化產品起步,隨著需求的擴展,開始要求定制化和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從單一產品功能起步,逐漸希望獲得集成的產品服務。滿足這些日益豐富的資源,企業需要充分利用云端的資源和能力,因此,是否能夠定位自身優勢,布局生態圈,決定了企業是否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決定企業級服務領域創業者成敗的最后一個因素是資本力。企業級服務的價值鏈條中,客戶前期一次性投入少,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在于后續的增值服務,周期訂閱產生的費用。這就決定了大企業在初期獲得的現金流入相對有限,持續處于虧損期。因此,在企業發展的前期是否有資本力量的支撐,幫助創業走過臨界點就顯得至關重要。是否具備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的魅力,也成為獨角獸競技場上勝出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美國幾十個獨角獸企業,市值2000億美元的格局,中國的企業級服務市場可以說是方興未艾,以下幾家在關注度最高的賽道上領跑的創業企業,他們中誰將第一個獲得10億美元估值,誰就是中國企業級服務市場獨角獸俱樂部的第一位會員。

當人們討論獨角獸時,往往只記住了10億美元的估值,而忘記了它最初的含義。獨角獸作為西方神話故事中的神物,當他出現時,人們會覺得難以置信;當它出現后,將會變得不可或缺。它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影響,它將改變世界的工作方式,它會讓使用者變成完全不同的人。想想Amazon出現前人們是如何買書的?想想Uber出現前人們是如何打車的?誰將成為變革我們的工作方式的獨角獸,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