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研究院5月27日報告移動互聯網的戰火越燃越烈,2016年移動電臺市場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2015年移動電臺在資本涌入之下經歷了集中爆發,今年行業內的運營方式、盈利模式變得逐步清晰。一方面,移動電臺變革了傳統廣播的內容形式和廣告形式,另一方面,在這個混媒時代,音頻很可能成為一個娛樂+生活服務的入口,給商業的未來提供更多可能。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根據互聯網已經公開的市場數據和監測數據,結合相關用戶群體取樣調查,分析討論中國移動電臺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市場規模:今年突破16億
(速途研究院制圖)
中國的移動電臺市場起步較晚,但在資本孵化下很快形成爆發。2014年、2015年移動電臺市場分別達到了35500萬和82500萬,見證了市場和用戶的快速拓張。在2016年市場競爭激烈的同時,行業整體也開始邁向成熟,朝著理性的方式發展,預計2016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6億。
(速途研究院制圖)
從今年一季度的市場份額可以看出,移動電臺市場的第一梯隊已經明朗。喜馬拉雅、蜻蜓、荔枝、考拉、多聽五大品牌占據了整個移動電臺市場79%的市場份額。而其他移動電臺所占的份額均在5%以下。
隨著市場競爭白熱化,移動電臺企業間已經不僅僅是用戶之爭。包括優秀的音頻自媒體,優質內容的音頻版權等。此外,由移動電臺衍生出的實體產品——車載電臺、音箱等,也是移動電臺廠商們要爭奪的另一個市場。
用戶評分:呈現出參差不齊
(速途研究院制圖)
國內移動電臺APP的好評度參差不齊,并不算高。在主流的移動電臺用戶評分上,行業內只有荔枝、優聽、多聽三家超過了9分,而市場份額占的最大的喜馬拉雅和蜻蜓,用戶評分則都在8分左右。移動互聯時代用戶的體驗越來越重要,對移動電臺來說,擴充自己的內容數量和個性化的內容推送機制,是討好用戶的主要手段。
內容分布:有聲書籍和音樂最受寵
(速途研究院制圖)
內容類型分布上看,有聲書籍內容占比12.7%,成為用戶需求量最高的內容類型,此外音樂、綜藝、情感、相聲等內容也是移動電臺的主要內容類型。隨著音頻的發展,移動電臺的內容類型也朝著多元化發展,部分內容的有聲閱讀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書面閱讀,優質的視頻節目、自媒體在音頻電臺入駐,音頻的內容不斷擴充。
值得注意的是,新聞資訊類的內容占比較上季度有了很大提升,可以看出用戶對內容的閱讀習慣開始朝著音頻方向改變,大部分用戶選擇用戶音頻的形式快速了解新聞情況。
年齡分布:仍是年輕用戶為主
(速途研究院制圖)
移動電臺的用戶年齡當前仍是年輕化為主。用戶人群主要集中在20-39歲之間,其中20-29歲的用戶占了46.2,30-39歲間的用戶占據了38.3%。雖然當下的用戶群體都集中在叫年輕化人群,但與上季度相比,40歲以上的用戶占比有了少量的提升,可以看出大齡用戶的增加。其實與年輕人群相比,一些大齡用戶甚至退休的人群的閑暇時間更多,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年用戶從傳統的廣播轉移到移動電臺上。
使用頻次分布:用戶粘性變強
(速途研究院制圖)
通過移動電臺用戶的使用頻次分布可以看出,移動電臺的用戶粘性還是比較高。54.6%的移動電臺用戶使用頻次在每天一次以上,兩天使用一次的用戶占到23.7%。與上季度相比,高頻次用戶的占比有了顯著提高。這不僅和移動電臺在內容上的深耕有關,也意味著移動電臺用戶的使用習慣已經開始養成。
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侯長海認為,不論是頻率聚合平臺還是內容聚合平臺,電臺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仍是內容為王。內容為平臺帶來了用戶和流量的同時,也給新的商業模式帶來展望。首先是移動電臺對于車載電臺和其他音頻智能硬件領域的拓展,幫助電臺品牌拓展了新的贏利區間。其次,隨著優質自媒體和其他優質內容的入駐,音頻開始成為人們吸收內容的主要方式之一,不排除以后付費的可能。最后,隨著移動電臺行業的發展成熟,基于地理位置的音頻廣告投放將更具商業價值,就像你早晨聽到樓下麥當勞的促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