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消息,汽車之家股權轉讓事件再起波瀾,據消息人士爆料,由于簽訂企業股權轉讓合同或協議后,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向稅務部門備案,近日,國家稅務監管部門已正式向汽車之家發函質詢,并要求其攜帶相關材料前往稅務機關備案。
新浪科技就此向汽車之家進行了求證,對方確認了該消息,稱確已收到了通知函。
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VIE結構企業涉及復雜的稅務流程和監管措施。目前我國稅收監管框架主要針對股息、技術服務費和股權轉讓三項收入進行重點避稅監管。
針對股權轉讓收入,政府部門出臺了包括《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非居民企業股權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9]698
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居民企業間接轉讓財產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 年第7 號)。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 年第7
號文件的規定,間接轉讓中國應稅財產的交易雙方和籌劃方,以及被間接轉讓股權的中國居民企業,自簽訂境外企業股權轉讓合同或協議之日起30日內,應按照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股權轉讓合同或協議、境外企業及直接或間接持有中國應稅財產的下屬企業的財務報表等資料進行備案。
澳洲電訊于4月15日發布公告,轉讓汽車之家47.7%股份予平安信托,并簽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股權轉讓協議,至今已超過30天。這意味著包括澳洲電訊,未來不僅可能需要補繳稅款,甚至還將承擔未按規定備案的罰息。
自698號文發布以來,已有眾多境外PE間接轉讓中國境內公司股權的行為被追繳企業所得稅。此前,高盛通過離岸公司轉讓其間接持有的雙匯股權,因為太高調引起了國家稅務總局的注意,被要求補繳4.2億所得稅,被認為是一起比較典型的非居民企業通過境外企業間接轉讓國內企業股權而需在中國納稅的案例。
這并非汽車之家股權交易首次面臨政策風險,5月11日,有消息稱汽車之家公眾股東已正式向商務部提交書面實名舉報信,舉報平安信托涉嫌違反商務部《反壟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