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預約掛號、加號又有新動作!
日前,國家衛計委等八部委決定在全國聯合開展集中整治“號販子”和“網絡醫托”專項行動,從下發通知日起至今年年底,每月集中警力組織一次對各重點醫院及周邊的統一整治行動;取消醫生個人手工加號條,利用信息系統統一嚴格管理掛號加號等。此次全國聯合整治行動的矛頭直指“號販子”和網絡醫托,是2月北京整治號販子的加強版。面對這種態勢,線上多如牛毛的正規第三方掛號平臺又是否能夠置身事外呢?
醫院加入移動掛號大軍,競爭白熱化
時間回到今年2月14日,北京衛計委下發內部通知,要求開展對醫務人員通過商業公司預約掛號、加號,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清理工作。北京市各大公立醫院要求醫生卸載商業公司APP。與此同時,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推出官方微信公眾號,為患者提供網絡預約掛號服務。記者注意到,除了北京,全國各地的醫院也越來越重視官方微信公眾號的經營,一來便于醫院的活動推廣,二來可規避政策上的風險。作為自有平臺,醫院可以對公眾號的功能、內容進行自主開發,例如推送義診信息、提供病歷查看等。
此外,一家醫院往往與多個掛號平臺合作。例如,在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患者不但可以在醫程通、健康之路、翼健康、百度醫生、小薇健康這些商業公司掛號,還可以通過電話、廣州市衛計委統一掛號平臺廣州健康通進行掛號。醫院的加入,無疑讓本已競爭劇烈的移動掛號市場又多了一名有力的競爭者。據有關移動醫療公司負責人透露,醫院即使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也會尋求跟移動醫療公司合作,為其后臺運營提供專業技術支持。此時,移動醫療公司則從前端的服務提供商變為后端的技術服務商。
醫院PK第三方 孰優孰劣?
目前,大多數掛號平臺都開通了微信通道,患者只需要關注微信公眾號即可掛號,無需另外下載APP。微醫集團媒體總監張貴民認為,無論第三方掛號平臺抑或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也好,掛號渠道的增加,帶來的是用戶體驗的直接提升。記者嘗試通過不同的第三方平臺和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掛號,看看孰優孰劣。
不管是什么平臺,如果用戶體驗不佳,就會流失。在廣州當地街坊中,羅女士告訴記者,她所定點的某三甲醫院已開通微信掛號通道,但系統的醫生排班更新慢,或與醫院公示的信息不符,退回操作時,系統直接跳回初始頁面,給用戶操作帶來麻煩。陳女士則向記者演示了如何在不同平臺掛號,她表示,“自己掛號前都已找準目標醫院,但每個平臺的資源都不一樣,因此要關注多個平臺。”
從掛號中心向醫療健康服務轉型
掛號業務對移動醫療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入口,早期移動醫療平臺競爭者少,以掛號為基礎業務進行資源的積累也容易獲得成功,微醫集團(原掛號網)就是其中的代表。但隨著競爭者的增多,各企業運營模式趨同,掛號業務遇到越來越多的難題。
小薇問藥品牌中心楊光海表示,其母公司健康之路從2000年做掛號起家,多年來掛號業務一直作為公司的重點來發展,小薇問藥與小薇健康均有涉足。“從前幾年開始,健康之路開始尋求轉型,加大對增量資源的投入,如遠程問診、互聯網醫院、分級診療等,掛號業務所占權重有所下降。”小薇問藥整合包括醫院醫生在內的醫療服務、醫藥產業鏈資源,實現從藥品零售到社區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轉型,搭建“醫院+藥店+社區”的家庭健康管理型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