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獨角獸”公司掀起了一股投資并購潮,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通過投資初創公司來反哺整個創投生態。

(注:這是企鵝智酷全球創投報道第二季的系列篇之一。整個印度的報告將分為三部分。之后智酷還將推出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實地考察報告)
研究結論:
1. 全球資本的涌入和頂尖人才的回歸不僅撬動了印度整個創投生態,也為初創公司全球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印度本土資本相對薄弱,天使多,風投少。目前絕大部分C輪融資來自于海外對沖基金,機構投資者和家族基金。另外,有相當一部分天使投資人是在砸錢賭項目,而不是真正想幫創業者成長;
3. 印度“獨角獸”公司掀起了一股投資并購潮,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通過投資初創公司來反哺整個創投生態;
4. 未來兩三年印度投資人眼中的“金礦”包括P2P借貸和移動端內容消費等。
序?全球資本涌入,頂尖人才回歸

圖為Prime Venture Partners創始合伙人Amit Somani
馬克?吐溫曾說,印度你只要看一眼就永遠忘不了,因為她同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不一樣,她是一個比任何童話還要傳奇的地方。而新的“傳奇”就發生在過去兩三年——印度創投環境悄然發生著巨變。
最顯著的莫過于全球資本的涌入和高質量人才的回歸。Linkedin的一項調研顯示,2014年全球十大IT人才流入地,印度的班加羅爾,普奈,海德拉巴,金奈位居前四,其次才是美國硅谷。
印度知名風投機構Prime Venture Partners創始合伙人Amit
Somani接受企鵝智酷獨家專訪時表示,他們三位創始合伙人此前都在美國工作了15-20年,他本人此前在谷歌(微博),于2009年底返回印度加入最大的在線旅行公司MakeMyTrip,并擔任產品總監。再比如Flipkart數據科學家Mayur
Data也是從谷歌總部出來的。
高質量全球性人才回歸無疑為這股浪潮注入了一支強心劑。同時,英國《金融時報》四月份剛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首超中國成為全球FDI最大投資目的地。
關注印度市場較早的軟銀集團于2013年投資了印度最大的移動廣告公司InMobi,于2014年投資了印度最大的打車應用Ola,知名的電商平臺Snapdeal及房屋搜索平臺Housing.com。
DST全球基金(俄羅斯)和老虎全球基金共同投資了印度最大電商公司Flipkart,及最大的打車應用Ola。
與此同時,中國投資者也將目光聚焦在了印度市場。阿里集團同軟銀一起投資了電商平臺Snapdeal,并于去年同螞蟻金服一起戰略注資印度最大支付公司Paytm。
騰訊集團也于去年下半年大手筆投資了印度醫療信息服務商Practo,但這不是騰訊首次出手。三年前,騰訊和南非傳媒巨頭Naspers成立的合資公司Ibibo收購了在線車票公司redBus,所以騰訊也是redBus股東。
百度現階段雖未正式披露有何投資動態,但其設立辦公室,發布印地語版MoboMarket
3.0的舉措也足以折射出其對印度市場的重視。另外,獵豹移動投資了印度健身手環公司GOQii。
全球資本涌入和頂尖人才回歸給予印度創業者一個更寬廣的視野。很多初創公司不僅要在本土與谷歌,Facebook等全球性企業競爭,同時他們早期就將目光聚焦在海外市場,在線車票公司redBus,健身手環公司GOQii,投融資數據分析平臺Tracxn,醫療信息服務商Practo等都在加速其全球化步伐。
一?創投煩惱:Angel多,VC少

圖為Lightbox合伙人Sid Talwar
全球資本的立足也從側面反襯出本土資本的薄弱力量。
“印度創投生態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初創公司拿到A輪融資的很少,投B輪之后的風投機構更是少之又少,”印度知名風投機構Lightbox合伙人Sid
Talwar在上個月新加坡舉辦的TechinAsia峰會上接受企鵝智酷獨家專訪時表示。
絕大部分C輪融資來自于海外對沖基金,機構投資者,家族基金。以“獨角獸”公司Ola為例,除了天使輪是印度本土投資人出資,其余A,B,C,D,E輪由美國,香港,日本,俄羅斯,新加坡等基金投資。
如果印度創投生態需要有所改變的話,“我們需要投資A,B,C,D,E輪的本土風投機構。比如一家初創公司想拿B輪融資,他應該有機會到30家風投那里去嘗試,而當前這樣的風投可能就只有三家。”Sid說道。
當然較之十年前,整個生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那時印度幾乎找不到天使投資,看不到孵化器或加速器,”被譽為“天使投資之父”的薩沙(Sasha
Mirchandani)曾這么告訴企鵝智酷,也是他最早在孟買創辦了天使基金Mumbai Angels,之后又創辦了早期VC基金Kae Capital。
十年前的Paytm創始人維杰?夏爾瑪(Vijay
Sharma)還沒基礎來構建其支付版圖。當時的他五年內未拿到一分錢,他告訴企鵝智酷,能存活下來關鍵是想方設法去賺取顧客口袋里的錢,盡管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而今印度天使投資從數量來看相對充裕,但問題出在金錢的質量上。
正如中國曾經歷過的那樣,現階段印度天使資金很多并未注入到真正需要的初創公司,很多拿到融資的創業者其實并非合格的創業者,也許他們是天生適合做運營的人才。
“印度現在不缺天使投資人,但有多少錢是真正來自那些想幫創業者成長的天使,而非砸錢賭項目,期待快速實現財務自由的天使?前者在印度還不多。”Sid說道,“目前關鍵是如何構建一個支持天使投資的基礎設施,加強對創業者,投資人,估值,法律,結構等層面的教育。”
當談及印度創投生態需要作出哪些改變時,Prime Venture Partners創始合伙人Amit
Somani告訴企鵝智酷,印度初創公司應給予更多有意義的退出選擇,尤其是被本土企業收購。
要實現這一點,一些本土企業需要更快地成長,賺取更多利潤。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印度市場卓有成效的跨國公司,對印度創投生態作更大手筆的投資。
二?正向循環:成功企業家助力新生代創業者

圖為塔塔集團名譽董事長Ratan Tata(博鰲亞洲論壇圓桌最右)
當印度電商巨頭Snapdeal和Flipkart,印度支付巨頭Paytm等成為獨角獸公司之后,他們掀起了一股投資并購潮。處于高增長期的公司開始收購小型初創公司,如去年印度最大的打車應用Ola收購了其競爭對手TaxiForSure,印度電商巨頭Snapdeal收購優惠券應用公司Freecharge,Flipkart收購印度時尚電商巨頭Myntra等。
與此同時,這些獨角獸公司的創始人開始反哺整個創投生態。如印度最大的打車應用Ola最早是由Snapdeal創始人投資;Flipkart創始人投資了印度版的“小牛電動”Ather,
一家為藝術家和內容創作者展示作品的平臺公司TouchTalent等;Paytm創始人投資了印度健身手環公司GOQii等。
另外,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印度企業界教父,塔塔集團名譽董事長Ratan
Tata雖已八十高齡,卻還不斷為助力印度創投生態的完善而努力。作為全球知名的跨行業巨頭集團,旗下業務涉及汽車、化學、通信和 IT、能源等多個行業。
近幾年,Ratan Tata投資了一系列創新型初創公司,涵蓋了各個領域,如房屋租賃公司NestAway,
打車應用Ola,投融資數據分析平臺Tracxn,在線家具及裝飾公司Urban Ladder等。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Ratan
Tata接受企鵝智酷獨家專訪時稱,他非常看好印度新生代創業者,如Ola創始人等,“印度整個創投生態正在蓬勃發展,雖然離構建下一個谷歌這樣的公司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在印度會出現谷歌這樣的公司。”
三?本土化VC,硅谷化思維
1)種子基金Prime Venture
Partners總部在班加羅爾,重點聚焦Fintech,也關注金融服務,互聯網消費,IoT,互聯網醫療等領域,他們希望成為初創公司首輪專業投資人。創始合伙人Amit告訴企鵝智酷,他們有點類似于硅谷的Benchmark,同時受PayPal創始人,《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的影響。
所以他們始終尋找具有獨創性的公司,投資的公司都是某一全新領域的締造者。比如他們的中小企業借貸平臺KredX,云和移動支付管理服務商Happay,印度支付公司Ezetap等在各自領域都鮮有競爭者。不投“印度版Twitter”,“印度版美團”等純粹復制海外商業模式的公司。因為在印度只有以印度的方式去贏得市場。
另外,Prime Venture
Partners也看市場是否夠大,是否以產品為導向,技術能否實現規模化。他們投資的LoveCycles在20多個國家積累了600萬用戶,但目前公司只有四位員工,完全以技術為驅動實現規模化;與之相對的中國企業大姨媽可能人數遠遠超過LoveCycles。
2)早期VC基金Kae Capital總部位于孟買,投資那些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公司,他們看重團隊,創新,市場潛力,價值定位等因素。Kae
Capital創始人薩沙(Sasha Mirchandani)青睞Idealab創始人比爾?葛洛斯(Bill
Gross)的觀念,認為創業者能看清大勢,跟著大勢走至關重要。
另外,作為inMobi早期天使投資人,薩沙告訴企鵝智酷,耐心是拿下印度市場的第一要素,一定得“放長線釣大魚”,只注重短期利益的投資人在這片土地上難成贏家。
3)風投機構Lightbox總部也位于孟買,主導A,B之間的投資,投資金額一般為600-700萬美金,他們對所選項目非常挑剔,每期基金只投7家初創公司。
Lightbox合伙人Sid稱,他們的模式也類似于Benchmark,同時Sid也明白冪律分布法則(Power Law
Distribution),即一支基金里最好的那個投資,其回報超越其他投資回報的總和。
Lightbox投資時看市場,團隊及商業模式。他們看重五年后的市場潛力,選擇既能自我驅動又善于傾聽的創業者,而商業模式是靈活可變的,此刻的理論說得通,不代表這是永恒的商業模式。當需要改變時,創始人要有能力有魄力去做出改變。
Sid告訴企鵝智酷,Lightbox是100%領投者,90%情況下單獨投資,偶爾也與紅杉等機構合投一些項目。我們通常花四五個月才投資一個項目,與創始人建立深厚的信任關系,“即使有時候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你也應該相信我是將你的切身利益考慮在內的。”Sid強調道。
四?印度未來:投資人眼中的“金礦”
去年和今年企鵝智酷專訪了數位印度投資人,當問及他們眼中未來兩三年的“金礦”在哪里時,有兩個關鍵詞出現頻率很高,分別是P2P借貸和移動端內容消費。
但線上支付還未真正普及,P2P借貸憑什么能在未來兩三年內取得突破?
首先,投資人坦言P2P還處于非常初始階段,政府相關的監管政策也有待完善,但印度儲蓄銀行(RBI)正在斟酌需要準備的相關準則。P2P借貸潛力無窮是因為像印度這樣的新興國家,銀行并沒有很好地服務消費者和中小企業,銀行作為一個產業,運用技術力量解決問題的步伐非常緩慢。
印度有上千萬中小企業,其中只有50%能拿到銀行貸款,即使對于那些能拿到貸款的人而言,發放貸款等待時間過長。普通消費者借貸過程也非常不愉快,事實上需要借貸的個人可能比公司數量還要多。
但銀行解決不了新生代用戶的需求。新生代印度消費者不抵制負債,他們生來就在網上交易。傳統銀行卻從來未將不斷進化的用戶需求和體驗放在首位。
同時,印度實施的身份識別項目“Unique Identification
project”(亦稱“Aadhar”計劃)已觸達10億用戶。目前已有2億智能手機用戶,所以數字足跡在飛快地增長。在這兩個前提下,以技術為驅動的公司判斷消費者信用相對更容易,也能更好地與P2P借貸者配對。
Prime Venture Partners創始合伙人Amit
Somani認為,印度未來兩三年將從數據欠缺的國度跨越到數據豐富的國度。P2P借貸,眾籌,消費信貸領域潛力無窮。
另外,在印度投資人眼中,移動端內容消費也是值得期待的領域。
據德勤全球發布的《2016年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報告顯示,未來幾年基于互聯網的視頻服務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將大幅上升,因為4G網絡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控制權從廣電集團轉移到了普通消費者手中,現在是消費者來挑選內容。
在過去兩三年,印度智能手機用戶量已超2億,但在這個人口普遍年輕化的國度,還沒有多少公司為30歲以下的印度人創作內容,這個年齡層用戶吸收的內容更多是由全球化平臺如Facebook,谷歌等提供的。
Lightbox合伙人Sid
Talwar認為,年輕人對相關的視覺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傳統媒體卻并未滿足這部分人群的需求。移動端的視頻點播服務,尤其是原創性內容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內容質量會不斷提升,并可能引發病毒式傳播。那些同時擁有原創性內容和用戶自動生成內容的公司將更為搶手。
當然,內容媒體如何更好地變現將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