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星星離開老家來北京闖蕩的前一天,跟小姐妹唱了通宵的KTV,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第二天看到“北京站”三個字時的雀躍。
出生在甘肅涼州的王星星是一個90后女孩,她喜歡把頭發染成偶像權志龍的顏色,并且還熱衷于在淘寶搜索當季的爆款。雖然初中就輟學,但是跟隨其他小姐妹一起學習美甲,現在也成為了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
王星星心里一直有一個夢想,跟很多年輕人一樣,希望到北京闖蕩。兩年前,當她一個在北京的朋友,提出可以給她介紹在北京美甲師的工作之時,她終于按捺不住內心的沖動,買了第二天去北京的火車票。
近幾年,隨著O2O行業的高速發展,催生了一批新型職業者——O2O自由職業者。這給像王星星一樣的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提供了來到北上廣深等城市工作的機會。
據趕集網發布的《O2O自由職業者分析報告》顯示,O2O自由職業者年齡分布主要呈現雙峰分布,分別為26-30歲和41-45歲。其中26-30歲最高,占總體的26.2%,41-45歲其次,占21.2%。總體上來看,O2O自由職業者呈現年輕態,超過一半的自由職業者在21-35歲之間,占55.9%。
如今,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王星星意識到,北京所帶給她的新鮮感和滿足感已經漸漸被生活所吞噬。
近一年,O2O行業寒潮所帶來的裁員讓王星星深感壓力,同時,越來越多同齡的姐妹已經在家結婚生子,在父母看來,她更像是一個異類。
“不愿意回去,可是又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王星星的這句話說出了O2O職業者的心聲。
差點被資本“洗牌”的90后美甲師
今年年初,王星星剛換了一家公司,薪水沒有增長,反而變少了。“是因為之前那家聽說被收購了,我們只能另找出路了。”
近一年,O2O行業野蠻發展,有統計數據顯示,僅2015年5月,主打O2O概念完成融資并被公開報道的公司就超過了30家,總金額超過4億美元加5.6億人民幣。
今年以來,O2O迎來了洗牌年,河貍家創始人雕爺表示,目前幾百家O2O企業中有95%以上會在慘烈的競爭中消失。
但“消失”的背后,很少有人關注過O2O自由職業者的去留,像王星星一樣能找到新公司的只是少數,很多人成為了資本的“炮灰”。
所以,王星星只能降薪以尋求生存。“更多的人選擇了離開,但是他們卻也不太開心,在大城市呆慣了的人,要回家結婚生子,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無奈的妥協。”
現在,王星星開始頻繁地瀏覽關于時尚的書籍,一方面尋找靈感設計出更多美甲款式,另一方面也要找一些話題跟顧客聊天。
“除了技術之外,顧客更看重你跟她‘來不來電’,如果她覺得你有眼緣才會再約你。”
為此,王星星每次結束服務的時候,都會讓顧客加她的微信,來加深聯絡。
王星星表示,記住每個顧客的喜好,是一個美甲師必備的功課。
背井離鄉的90后外賣員
對于馬玉來說,每天早上叫醒他的不是鬧鐘,而是隔壁嬰兒準時的哭聲。
馬玉居住在北四環邊上一棟高層住宅的地下室,斑駁的墻壁和老式的木門是這種地下室的標配。每到早晚高峰,衛生間外總排起長龍。
但這都不是馬玉在乎的,每天工作長達十小時的馬玉,睡眠是他每天最需要的事情,然而如同“紙板”一樣的墻,卻總是讓他置身于嗓音之中。
跟王星星不同,馬玉的工作談不上是有一技之長,他是一名外賣送餐員。
一般情況下馬玉七點半起床,八點半上班,九點半左右吃完午飯,然后開始一天的工作,往附近十公里內送各式蓋飯。下午四點左右吃完晚飯,一直送外賣到九點左右。
伴隨著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大互聯網公司掀起“百團大戰”,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加入外賣員的行列。他們中有的是以前工廠的工人、剛專科畢業的學生、快遞員等。
這份高強度的工作帶給馬玉每月7000左右的薪水,雖然這是他河南老家哥哥工資的一倍,但是比起北京的消費和工作強度,馬玉認為還是杯水車薪。
說到這,馬玉擼起了袖子,示意我看他胳膊上的傷疤。“都是送外賣的時候摔車搞得,不過哪個外賣員沒摔過跟頭呢?”
沒有社保的80后媽媽
張小麗今天把平臺的時間關掉了,因為她兒子笑笑的幼兒園要開家長會。
不同于王星星和馬玉,張小麗是一位80后的媽媽,五年前獨自來到北京闖蕩,結識丈夫張翔,于是順理成章結婚生子。
現在,張小麗是一名O2O家政服務人員。因為家里窮,張小麗沒有上學的機會,從13歲開始,她就到田地幫助家里種地,練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
雖然家里日子漸漸過得有模有樣,但張小麗還是覺得要掙更多的錢補貼給家里。
因為沒有任何技能,張小麗通過在北京的同鄉介紹成為一名O2O家政服務人員。
年輕的時候只要掙更多的錢,張小麗就已經很滿足了,但是自從有了孩子之后,張小麗意識到了自己需要五險一金,然而公司并不為他們繳納。
根據《O2O自由職業者分析報告》顯示,12%的O2O從業者表示在社會福利方面得不到保障。這意味著,如果你選擇了O2O自由職業者,那么其最大劣勢在于你將放棄醫療保障、退休金、帶薪假期等其它津貼和福利。
同時,對于美容師、美甲師、按摩師等上門服務從業人員,與他們簽訂合作協議的公司在不承擔社會保障的同時,也沒有給他們購買意外險等保險。
如今,張小麗只能回到老家為自己和老公重新繳納社會保險。張小麗表示,有了孩子之后就會想的多一點。
雖然如今,張小麗和丈夫張翔以及兒子擠在一個20平米的平房內,但是夫妻雙方均表示,短期內不會回家。
“不知道回家做什么,兒子也還小,希望他能接受好的教育。”張小麗表示。
(文中均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