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的陰雨過后,深圳的天空終于綻放出了燦爛陽光。在傳統產業面臨消費升級時候,互聯網行業成為了那最絢麗的顏色。
在送走2015年瘋狂的資本、并購大潮之后,2016年開年后,互聯網顯得特別的低調和安靜。
根據以往的經驗,暗流涌動的互聯網行業很有可能在孕育新一輪的變革,誰也無法判斷變革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特性等。
可想而知的是,互聯網開始成為國家的戰略成為行業轉型的重要的帶動力,以互聯網為管道的金融、醫療、教育在這個消費升級的時代尤為引人關注。
消費升級帶來的閑置經濟、分享經濟更是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另外智能時代的到來,傳統工業時代的產物被智能設備完全替代。
萬物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R、VR等層出不窮的概念一次次沖擊著媒體的關注,更是沖擊了大眾的認知。
阿法狗大戰李世石的圍棋大戰剛落下帷幕,大眾將關注投向了人工智能,李開復判斷,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爆發,而國內對于人工智能投入最大的百度,其創始人兼CEO李彥宏更是用“披著狼皮的羊”來比喻人工智能。
不過,任何新概念如果無法在大眾層面產生影響就依然是紙上談兵,所以在目前來看,人工智能為基礎也好,誕生的大量創新和變化都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焦點。
更甚者,互聯網的邊界越來越寬,所有產業互聯網的趨勢不可逆,誰也無法下判斷下一階段的互聯網會變化出什么花樣,所以到底是互聯網+亦或是升級的互聯網X,互聯網巨頭在這樣的大潮中該如何變呢?
大佬心中不滅的平臺夢
深圳IT領袖峰會已經進行了第八屆,而基本每次出席的BAT大佬都能在臺上產生火花,這次也不例外。
在主持人吳鷹故意挑起的對抗話題中,以互聯網軟件服務為業務核心的馬化騰和李彥宏和以硬件服務為核心的楊元慶與賈躍亭進行了一場有趣的對話。
圍繞著各自的平臺的建設,誰也不愿放棄放棄自己的平臺們;賈躍亭稱,未來為什么互聯網巨頭會轟然倒塌,因為他們會死于專注,因為只局限于自己的領域,做改進型的創新,而無法產生顛覆性的創新,顛覆性的創新都是跨領域的。
在賈躍亭觀點拋出之前,馬化騰就曾表示,未來騰訊的發展并不是帝國而是生態,可視為與賈躍亭的一次側面對抗。
而李彥宏則表示,互聯網公司要清楚自己擅長什么,不能什么都做,要發揮自己的擅長。
直接的對抗來自被吳鷹劃為賈躍亭盟友的楊元慶,其雖然認同賈打破邊界的看法,但認為企業應該有邊界,不能什么都做。楊元慶稱,自己所在的崗位需要思考聯想的未來,聯想不應該只是賣產品而更應該留住用戶,聯想也可以成為平臺。
平臺的搭建需要用戶、產品、服務缺一不可,在目前整個中國互聯網生態下,BAT在入口層面早已擁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未來在智能連接時代的到來,未來的平臺該如何演變呢?VR、AR等技術的發展真能帶來產業的變革么?或許還需要時間觀察。
是否準備好迎接新技術
毫無疑問,VR、AR的大熱,峰會不可避免的討論了這樣的選題,各家的布局也各不相同。
行業通俗有個判斷,VR設備總銷量超過1000萬臺是內容的一個爆發點,當銷量達到一億的時候,才會全面爆發。
但是,從目前來看,產品的體驗、內容資源、平臺技術等等問題依然非常明顯。但是資本介入往往大大縮短了行業發展的時間,國內外大量的創業者都在蜂擁向這個領域。
不久之前,阿里宣布推出了自己的VR平臺,馬云更是在于扎克伯格的對話中表示希望可以幫忙facebook在中國銷售產品。但阿里并不是國內最早公布自己VR戰略的巨頭,騰訊、小米比它更早。
回到深圳作為大量智能設備的生產基地,在VR領域上誕生了大量的企業,數據顯示,2015年 全年,VR 和 AR 領域的投資總規模為 6.86
億美元。但是進入2016年這一數據有了明顯的陡增。
迅雷也接連投資了大朋和樂相科技,迅雷CEO鄒勝龍認為,VR的發展會經歷三大階段:免費體驗階段(1-2年)、娛樂消費階段(3-5年)和生活必備階段(5-10年)。
而投資人對此似乎更謹慎,七海資本管理合伙人許良杰也表示,VR可以是一個新的屏幕,而AR可以把虛擬與現實整合在一起的技術。AR的前景比VR發展空間還要更大。還有一點,VR/AR目前To
B的市場是非常大的,To C還要比較長的時間。
此外,在相關議題的討論中,幾位嘉賓都認同VR在to B領域面臨的機會大過to C。
雖然目前還在發展的初期,不可否認市場的潛力無窮,大量新技術的出現,對于目前行業的從業者來說既是機會更是挑戰。
新技術如何掌握,如何使用,最后能產品化都是問題,包括對于人工智能,李開復也有自己的理解,現在的人工智能,要解決三個問題,就能有非常大的飛躍:第一,巨大的數據量;第二,要有非常大的計算量;第三,要巨大投入。
但是,目前國內在人工智能最大的投入就是在百度,李彥宏稱百度的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在搜索技術中使用,但是未來的黑科技不斷產生,誰能掌握呢?
對于大量的中國老百姓來說,互聯網如何能改變現有的醫療、金融、生活服務的難題或許更實際。
消費升級的變革
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等業務都打著更好的服務的口號進入來百姓的生活中,但實際呢?是資本催熟還是創業者的一廂情愿呢?
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宏認為,消費要升級并非易事。要改造傳統行業,還面臨很多壁壘,比如互聯網對醫療的改造就會面臨很多問題。消費升級還有可能帶來失業等社會問題,目前對一些行業的投資也存在泡沫。
春雨醫生張銳對于在線醫療的質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舉例到,“我們當年會歧視馬化騰、QQ,說QQ沒有商業價值,那都是90后小屁孩,今天會有人說嗎?一個行業的發展是有這樣的一個發展的歷程和過程的。開始所有的突破和所有顛覆式的東西,都從邊緣開始了”。意思就是醫療領域的變革是從細節邊緣開始,但是這樣的趨勢對于大眾長遠來看是利大于弊。
另一邊對于互聯網教育,滬江網伏彩瑞也有自己的看法,滬江網發展15年從過去的社區向全品類的大平臺演變,每一個產品功能的增加都是根據用戶的需求來產生的。目前滬江積累了超過1.1億的用戶,用戶對于教育服務的需求也在多樣化,同時他強調,教育更需要積累而不是一觸而就。
最后,落到互聯網金融,去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一直在加強,同時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的P2P騙局也在浮出水面。互聯網金融監管當下面臨兩難問題。如果不創新,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難以解決。如果不監管,投資者就可能遭受很大的損失。
與會嘉賓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有分歧。有人贊成對互聯網金融應當繼續寬松。信而富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王征宇認為,監管和創新是一對矛盾,不能用監管去限制創新,但是創新的目標也不是突破監管。監管的原則要寬松,就像要讓小孩子有足夠多的空間,這樣才能產生創新。科通集團及科通芯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康敬偉認為,中國有300萬家中小企業,99.99%都需要流動資金,這就是剛需。目前,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應該繼續鼓勵創新。但是也有嘉賓贊成應當嚴格監管。
金融專業人士朱云來表示,監管問題確實比較棘手,應該相對比較平衡。沒有嘗試不可能有創新。但是創新風險太大,傷害到公眾基本利益也是非常大的問題。怎么平衡?他認為應該對新興行業先建立統計體系,先進行系統性的觀察,如果有風險征兆,可以有一些基本的防范。
這些消費升級帶來的產業變革或多或少都在用戶的生活中產生影響,但是具體到實際生活場景中,健康、安全、保障等關鍵詞都是這幾個領域缺一不可的,大潮褪去,誰在裸泳必然顯而易見。
夜幕下,深圳的天空依然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