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
文/陳文報)本次高端對話馬云依然缺席,百度和騰訊作為互聯網企業的代表是關注的焦點,而今年首次亮相的樂視賈躍亭在主持人吳鷹的挑撥下與聯想楊元慶組隊對抗百度和騰訊,究竟勝負如何,楊元慶最初消極避戰表示和三方都有合作,后主動向樂視示好,表示至少雙方合作在國際化方面一定能贏,中間賈躍亭何以扭轉乾坤,下面一睹為快。
吳鷹首先假設樂視與聯想展開合作,以對抗騰訊和百度,分別讓四位嘉賓對此進行回答。首先發言的楊元慶消極避戰,表示和三家都有合作機會,非要組隊的話也只是更多的和樂視合作。稱和樂視合作將會在國際市場很有競爭力,但在中國競爭的話,更多的考慮和百度、騰訊的合作。在經過一番唇槍舌劍之后,聯想還是向臨時的盟友示好,表示雙方合作一定能夠贏,至少在國際化方面。
馬化騰并沒有直接回應吳鷹的不懈一擊還是荒唐設定,表示這種分組實際上是硬件和軟件的一種對抗,進而分析了蘋果和谷歌為代表的兩種流派,認為兩種都是一個動態的平衡,沒有絕對的答案。
李彥宏表示,百度和騰訊要很好地合作,但不能合并,合并的風險太大,并稱要發揮各自的優勢,清楚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認為模式不重要,重要是滿足了什么需求,市場在哪里,有多大才是最重要的。
賈躍亭的發言成為扭轉戰局頹勢的關鍵,他認為BAT已經到了巔峰,國內無數個創新的互聯網公司從誕生開始只有三種命運,一是被BAT復制,二是被并購,三是參股。因此互聯網企業未來的方向是要破界,從一個垂直產業變成橫向,互聯網通過和終端結合,再和內容、服務的結合,才會創造新的價值,實現巔峰性的創新。賈躍亭還表示,樂視在真正的入口上和BAT有一定的抗衡的可能,通過智能終端進行聯合,再進行競爭,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以下為高端對話摘錄:
吳鷹:假設賈躍亭和楊元慶,我們假設,假設賈躍亭和馬化騰在后面企業的發展,你們倆如果合作了,是不是對他們的挑戰比單獨的作戰更有競爭力了呢?因為他們倆有他們的優勢,他們是一個巨大的平臺,他們生活離不開硬件,我們大型制造、元器件,從產業結構這是一套很復雜的事情。我就想讓楊元慶說,然后馬化騰說,你怎么回應,然后李彥宏說。
楊元慶:我的回答恐怕會讓你失望。我跟三家公司都有很好的合作的機會、合作的空間。當然如果主持人非得要我拉郎配的話,我們更多是跟樂視的合作。我們在去年這個舞臺上,我也已經談到,如果我們只是賣設備的,我們是不用接觸客戶的。我們跟客戶接觸的點是非常少,只有買賣的時候、維修的時候,再次購買,買選配件的時候有有機會跟客戶接觸。未來當然我們希望是一個客戶導向的公司。要客戶導向的公司,肯定要跟客戶有更密切的聯系。你不是年活躍用戶,我們是月活躍用戶、日活躍用戶。什么能夠黏住客戶?用戶更多的是怎么樣用你的電腦,玩游戲、看電視、搜索、社交,這全部是用戶使用你的設備最根本的使用。所以我們未來是非常愿意和所有生態、應用廠商來合作。合作當然我希望一方面幫助你們推廣一些應用、服務。另一方面,你們也別把用戶完全給我劫持。用戶信息的分享、共享也好,對我們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就知道下一步怎么樣改進,還有什么更多的向用戶銷售設備的機會,提供怎樣的服務內容的通道用戶更加喜歡。
吳鷹:馬化騰你談談你的觀點,你認為是不懈一擊還是這個假設很荒唐?
馬化騰:其實這樣的分化是硬件和軟件的這樣一種對抗。樂視偏軟一些,聯想偏硬一些。我們現在看到整個IT產業發展,硬件終端的演變對整個IT包括互聯網的形態、包括服務形態、內容形態都有很大的變化、驅動。從PC到互聯網、移動,跟終端變化息息相關。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我們不變的話,微信不做的話,對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是一個噩夢。從這個角度,硬件終端的能力還是相當強的。我們現在看到有兩個流派,一個是蘋果,包括娛樂產品,XBOX。硬件起到一個相當大主導作用。另外一個流派,像Google,更多是軟件,讓硬件廠商分發。到底是店大欺客還是客大欺店,這是一個動態平衡。你沒有辦法就往哪個方向發展。他是一個博弈。如果你店大了,這邊也要有一個變化來消耗對抗。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其實還是要看大家各自優勢。確實這兩種生態都有它的成功的套路。從消費角度來說,也希望有更多的選擇。
李彥宏:如果這樣的話,我考慮兩個問題,我和Pony要很好地合作,但是不能合并。雖然騰訊和百度企業文化比較類似,但是這么大體量公司合并的話,風險非常非常大。我們首先得商量好我干什么,你干什么,把各自優勢發揮出來。第二個考慮的問題,我們不能被拉到他們擅長的領域去打仗。剛才Pony講我們擅長軟的東西、服務的東西,他們可能比較擅長硬的或者軟硬件一體化的東西。如果哪一天我一沖動說我們也要做一個硬件的東西,就比較危險了。玩他們擅長的東西,那就不行。要打勝仗最關鍵是腦子清楚,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別人擅長干什么,不擅長干什么。
吳鷹:賈躍亭你最年輕,你來講講你的觀點。
賈躍亭:如果真要組建兩個挑戰的陣營,要分處勝負的話,剛才三位講的都非常好。其實IT和互聯網是伴隨相生。樂視除了硬件之外,也有軟件系統,同時還有互聯網、內容,是四位一體。的確在互聯網、在內容,和百度、騰訊都有一定的競爭領域。比如視頻,樂視以一敵三,壓力山大,視頻大戰,就剩下BAT加上僥幸茍活的樂視。無數個創新的互聯網公司從誕生開始,就只有三種命運。第一,要么被BAT迅速復制你的模式,打死。第二,并購。第三,參股,也算皈依了。
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未來走向哪里?破界。絕對不是目前傳統互聯網模式。傳統互聯網已經到巔峰了,BAT都已經到了巔峰。下一步干什么?互聯網企業的未來怎么辦?其實和大的時代背景相關。下一個時代,互聯網生態時代,從一個垂直產業變成橫向,互聯網+,互聯網生態真正產生化學反應。互聯網通過和終端結合,再和內容、服務的結合,有可能會創造全新的經濟形態出來,會創造全新的用戶價值出來。樂視最強的硬件能力,再加上我們有一定的軟件能力,橫跨七個產業。以電視為代表的智能家居、以手機為代表的可穿戴、以汽車為代表的互聯網,其實都是場景不同而已。通過我們UI系統可以很好地把三個智能終端徹底打通,服務同一個用戶。真正把產業鏈當中最核心的要素掌握在自己手里,代表未來核心要素的,然后打破組織的平衡。如果只是關注在自己一個領域內,創新僅僅是改良性,當變革大潮來臨的時候,恰恰原來所有競爭優勢都已經不重要了,恰恰反而成為一個很大的劣勢。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產生顛覆性創新。
顛覆性創新恰恰都在于領域與領域之間或者企業與企業之間,原來的IT產業專業化分工非常明確,硬件、軟件、互聯網應用、平臺。像英特爾做一個變動的時候,你只能做妥協。反過來,軟件也可以修你的硬件,像蘋果封閉的閉環,但是蘋果也到巔峰了。下一代互聯網應該要打破各種邊界,通過打破組織邊界,能夠實現創新。所有的創新能夠無縫對接。所以如果樂視會在真正的入口上和BAT有一定的抗衡的可能,第一個入口是應用平臺;第二個是平臺入口,BAT都是非常強的平臺入口;第三個是操作系統入口,IT時代的微軟,動互聯網時代的IOS、安卓;第四個是終端,微信已經占據了大家大量時間,24小時內,微信陪伴你4、5個小時。智能終端大家走在一起,再進行競爭,有可能有不一樣的結果。
楊元慶:我很同意躍亭說的打破邊界,打破邊界以后有更多的創新,但是我覺得一個企業,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如果一個企業試圖軟硬通吃,上下游通吃的話,這個企業到最后,我覺得應該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把自己的邊界看清楚,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你是做什么的,也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從來沒講過跟百度去做搜索引擎去,跟騰訊去做社交去,跟樂視去做內容去,像這些方面,所以這一點的話,我覺得也是同樣重要。
我們在垂直領域上的確非常成功,但實際上說到底,它不是一個應用或者內容的,所以只是在最近它才是第一次,在用戶的數量上發展到一定瓶頸的時候,它開始更多的在社會上所疊加的利用一些收入,這些收入,它不是說是一個附加的價值,附加的數字。所以在這些方面,我覺得企業之間的融合也好,配合也好,就顯得愈加重要。你肯定需要做服務做軟件的公司,給你的用戶提供最好的類比。
所以在這些方面,如果樂視把你們最強的和我最強的合起來,我相信我們會更加有競爭力,而且這個競爭力不只是在中國,我們在國際化海外也更有競爭力。如果在中國是競爭的話,那我可能更多的要考慮和百度、和騰訊去合作了。
李彥宏:我感覺我們的勝算越來越大了,已經內斗起來了,一個代表模式在講平臺、講入口,另外一個在講邊界化,我是我的,你是你的。
楊元慶:你剛才也講了,你也不想和騰訊合并嘛。
李彥宏:他也不想和我合并。我覺得什么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還是說你滿足了什么需求,這個市場到底在哪里,有多大,這最重要的。
所以我們做任何一個東西,不是要看騰訊做成什么樣子,而是把這個產品做成什么樣子更符合別人的需求,前段時間是我們從移動到PC的轉型,拿個手機,屏幕變小了,網速變慢了,轉過來發現,還有更加自然的交互的方式,就是現在的語音的搜索,你對著它說話就可以獲得搜索結果。這個在過去人們使用鍵盤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可是我們大多數人,現在包括到90后,都是跟鍵盤一起長大的,所以他自然而然覺得說鍵盤輸入是更自然的方式,但是00后開始,他們是拿著手指頭上網的。在觸摸屏的情況下,在手機這種有麥克風、攝像頭的環境下,更自然的其實是說話,剛才我看一個實質的,信用卡1月22號到期,我22號又有了消費了,這樣一些我們怎么滿足人們更好的需求。我們的自動翻譯,無人駕駛,我們怎么能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怎么把人能夠解放出來。我在想這個東西。而不是我用什么樣的方式,我是平臺,我是入口,或者我是什么垂直的整合者,這個我覺得不是關鍵。
吳鷹:楊元慶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了,你去推動的時候也受到一些各種各樣的限制。賈躍亭相對他們比較小的一個公司,一開始就全球化,往外走,跟人家有很多合作。你們倆結合,在這方面可能勝算真的大一些。
楊元慶:我覺得很有機會。但是這取決于賈總的智慧。
賈躍亭:我們有兩個特點:閉環。第二,開放。為什么蘋果能到巔峰?是因為它的閉環。但是蘋果如果真正把閉環、開放這兩者處理好,就能爆發出巨大能量。所以樂視除了閉環之外,非常重視開放。今年樂視的戰略,第一戰略就是開放。樂視自身資源極度短缺,就打國內的一場仗就會崩潰掉。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全球化?樂視習慣于忘掉自我,忘掉現在。全球用戶價值到底在哪?我們一直呼吁中國互聯網與消費電子融合、文化的融合。未來時間這是中國企業巨大的歷史性機遇。我認為將來10-20年是中國互聯網企業融合消費電子整合文化企業之后走向國際化。美國的產業壁壘非常之高,所以美國的破界很難,雖然是高度市場化,但是由于過早發展起來,所以打破邊界難度會很大。全球化市場恰恰是共享共生的,不可分的。怎么樣全社會資源為用戶提供價值,這是中國企業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第一代做全球化確實很難。但是不意味著沒有機會,所以如果我們合作,真有可能創造歷史。
楊元慶:再多說兩句,聯想今天的收入70%在海外,30%在國內,我們員工的話恰好反過來,70%在國內,30%在國外,我們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先鋒,也是做得比較好的,我們的生產制造研究開發在國內,所以我們實際上是中國創造和中國制造,賺了外國人的錢,而且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業務布置,使得我們在全球的營運方面很順。所以這些方面完全可以祝賈總的理想實現,一個是全球化的理想,二是把中國的文化和生態帶向這個世界。但是一定要配合好,我們不一定合并,但我們一定要很好的配合,大家各司其職,把自己的優勢和競爭力發展到最高最好,減少內訌。我們一定能夠贏他們,至少在國際化方面。
吳鷹:最后的時候,我發現元慶的一個變化,他最后主動示好,我們一起合作。共享其實很多是共享資源,包括問馬化騰一個問題,如果跟阿里合作的話,最終受益的是我們用戶,很多資源共享到最后如果用戶受益的話,你的企業可能更有發展。
昨天下午馬云講傳統的組織結構成立的時候,我就是你死我活,但是現在所謂的和大數據有關系的行業,大家都是要很好的發展。我記得當初我問李彥宏,中國再有沒有一個大的互聯網公司出現?他當時說不可能,因為當時樂視還未出生,樂視當時成立了,但小得不能再小。但是百度沒了嗎?騰訊沒了嗎?阿里沒了嗎?都比當年大,還是在成長。中國的企業放開來去做,在共享經濟的條件下,你在走出去和你們的共享。阿里同樣在做,阿里現在一帶一想搭順風成,基礎設施搭好以后,物流解決了,其實我個人認為馬云三到五年以后發力很可怕,很多人說馬云瘋了,但臺上幾位嘉賓他們自己的布局,他們這些思想,談的這個過程中其實都是很多自然的流露,我相信各位在他們談話中汲取到很多精神大思想,還有很多戰略的東西,是以你的價值你怎么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