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和李世石的圍棋大戰可謂吸睛無數,憑借“最強大腦”以及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AlphaGo最終獲勝。
其實,人工智能已經走過了60年的歷史,并幾經高峰和寒冬,目前已經滲透進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在金融領域,在線智能理財也得到了實際應用,比如:國外的
WealthFront,Betterment以及國內的錢景財富都在布局“機器人理財”。這一服務的出現,將會使越來越多的人受益。
機器人理財主要是通過資產配置模型和用戶畫像為投資者量身定投影組合投資方案。用戶畫像是指,模型會根據用戶的風險、收益、流動性特征,決定他的配置比例。
舉個例子:某A30歲,可能給你配置70%的股票資產,30%的債券資產。其配置理由主要體現在:一是年輕人生命周期比較長,未來有很長時間可從資本市場獲得比較理想的投資回報;二是年輕人都處在事業的上升期,賺錢的機會非常多,對資金的使用都不會那么急迫。
機器人能否在投資上也戰勝人類呢?
人工理財師很難戰勝機器人理財師,這里我有兩個觀點可以佐證:
1、機器人具有超強的存儲記憶和數據分析能力。
2、機器人在程序設定下,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并且可以做到無限復制;然而,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根本辦不到。我們試想一下,我們能生產出幾個李世石?
機器人理財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劣勢?
優勢:
相比人工投顧,機器人理財的優勢體現在:
l 咨詢時,不會流露出不耐煩而使客戶反感;
l 投資時,不會帶有自身的投資偏見與壞情緒,避免人為的干擾因素;
l 投資后,會實時管理、跟蹤投資標的,根據經濟周期的變化調整組合,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除此之外,在國內,傳統理財顧問服務會有100萬元的投資門檻,并且會產生1%的服務傭金,普通投資者很難享受到專業的投資顧問服務。機器人理財的出現,將這一投資門檻直接降至為零,而且不收取用戶的傭金。深受70、80、90后投資者歡迎。
劣勢:
機器人理財從誕生到發展僅僅才花了幾年時間,預計未來5-10年將會迎來暴發式增長機會。雖然機器人理財優勢明顯,但是,替代人工理財還需要一個進化和投資者適應的過程。
與國外相比,中國老百姓接觸互聯網較晚,仍傾向于銀行儲蓄,尤其是年齡較大、掌握著較大額度資產的人投資意識并不強,對智能投顧的認識更不足,要花一定時間去升級投資理念,檢驗智能投顧的理財效果。
未來,機器人理財與人工理財如何優勢互補共同推進?
機器人理財:我們分開來理解,就是人工+智能,優勢互補才能形成最佳投資體驗。
人工:
l 內置功能需要人工來實現,比如:理財模型的搭建。
l 績優產品的選擇。
l 經濟周期的判斷,策略再平衡。
智能:
l 具備安全、便捷的投資體驗。手機APP更是實時查看資產狀況,隨用隨取。
l 提供因人而異的資產配置建議。
l 避免在投資過程中做出錯誤決策。
人工+智能,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服務?
以我們錢景私人理財來舉例,主要實現四個方面的價值。
1、資產的流動性管理。短期的錢活取活用,兼顧固定收益;長期不用的錢,保值增值。
2、幫用戶去匹配資產。錢景私人理財配置的資產是公募基金,證監會監管,安全性高。
3、定制資產配置建議。三個特征:風險、收益、流動性
4、讓財富實現保值增值。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幫我們優選產品。
未來,這種優勢互補,我們可以預期到:
通過深入研究宏觀經濟,結合市場風格變化,利用投資時鐘模型為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建議,精選管理能力出眾、中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構建投資組合,定期更新優選基金品種,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從“資產配置、產品優選、策略再平衡”三個核心維度為投資者管理資產,根據資本市場周期性變化,實時跟蹤,進而實現資產的最優配置,降低投資風險的同時,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