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電
谷歌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AlphaGo)擊敗歐洲圍棋冠軍樊麾,近日其與韓國九段棋手李世石進行的五番棋人機對決3月9日在首爾拉開戰幕。在當日進行的首盤比賽中,李世石投子認輸。而對于這場人機大戰接下來的幾場比賽,是否像谷歌內部專家所說的“李世石勝算為0”那倒未必。但無論如何這次勝利總歸是人類的勝利。
AlaphGo這樣的人工智能屬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簡稱ANI),是指僅在單個領域比較牛的人工智能程序。其特征便是雖然很擅長下圍棋,卻只是會下圍棋而已。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林惠民委員認為,人工智能是個復雜概念,有些人工智能處理的是“可測度”的問題,比如各種棋類游戲,不論多復雜,規則是確定的,變化是有限的。
與弱人工智能相對應的,強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簡稱AGI)則更貼近于大眾在科幻電影中所認知的人工智能。能夠在各方面與人類比肩,人類能干的腦力活它都能干。LindaGottfredson教授把智能定義為“一種寬泛的心理能力,能夠進行思考、計劃、解決問題、抽象思維、理解復雜理念、快速學習和從經驗中學習等操作。”強人工智能在進行這些操作時應該和人類一樣得心應手。用計算機科學家DonaldKnuth的說法,“人工智能已經在幾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領域超過了人類,但是在那些人類和其它動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還差得很遠。”這就是強弱人工智能間的區別。
強人工智能首先要“聽得懂,看得懂”,這就涉及了三項重要的技術,即計算機視覺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其分別對應著對圖像的識別,對文本的編譯與對人類語音的處理。2014年底,百度的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及其團隊發布了第一代深度語音識別系統Deep
Speech,該系統使用了端對端的深度學習技術,主要專注于提高嘈雜環境下的英語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在比較嘈雜的環境下,機器識別超過人類。經過不斷改進,百度通過框架性的創新使漢語安靜環境普通話語音識別技術的識別相對錯誤率比現有技術降低15%以上,識別率接近97%。不僅攻克了10年技術難題,未來還將實現個性化識別。
語音識別技術中,尤以語音搜索應用較為廣泛。語音搜索就是通過將用戶的聲音轉換成文字的語音識別技術,深入分析理解用戶需求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幫用戶找到所求的智能搜索技術等等。人工智能的發展讓語音搜索實現了從聽清到聽懂的過度。不久前召開的數字營銷展會Dmexco上,市場研究公司GlobalWebIndex發布了移動新興趨勢報告,語音搜索位列其中。調查顯示,近半數受訪的年輕網民表示自己對于語音搜索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所有人都可以對著手機百度說話,告訴它你的需求,機器會識別出你講的話,理解你在講什么,自動處理紛繁復雜的需求。如果表達的信息還不充分,機器還會像人一樣,和你多輪對話,直到給出你滿意的答案。通過語音搜索的“感官式操作”,讓人能夠與數字世界無限接近,讓電腦如同人類延長的手腳,無論是實用性還是趣味性都得到提升,增加了“人機交互”效率。
要達到強人工智能,肯定要滿足的就是電腦硬件的運算能力。如果一個人工智能要像人腦一般聰明,它至少要能達到人腦的運算能力。而深度語音識別系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百度規模龐大的基于GPU的深度學習基礎設施。通過使用批處理技術將DNNs部署在GPUs上,Deep
Speech的語音識別表現出了極高的訓練效率。目前,該系統支持超過26萬億次浮點運算,可在幾天內完成深度語言的集中訓練。
強人工智能要求電腦必須要理解更高深的東西,比如微小的臉部表情變化,開心、放松、滿足、滿意、高興這些類似情緒間的區別。“模擬”便是科學家們試圖讓電腦學會的技能之一。通過集成多項技術學習,數據加工效率超過傳統方法10倍以上。采用語音檢測、語音識別、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因子邊界劃分等多項技術,百度的Deep
Speech情感語音技術可以讓機器富有情感的朗讀,發生更自然、情感更豐富,表現力更強大;彈性單元挑選技術則讓合成語音更接近真人,依靠深度學習技術、大數據引擎和百度大腦的支撐,百度聲紋識別技術會記錄用戶每一次登錄的使用,并對特定用戶的聲音進行建模和學習,登錄次數越多,用戶的聲音模型越完整,對聲音識別的采集精確度越高,越不容易被盜用,進一步提高了聲紋識別的整體安全性。
而在強人工智能之上的第三種: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簡稱ASI),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Bostrom這樣描述它:能夠準確回答幾乎所有困難問題的先知模式,能夠執行任何高級指令的精靈模式和能執行開放式任務,而且擁有自由意志和自由活動能力的獨立意識模式。悲觀的科學家們表示:成熟的強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將會是人類的最后一個發明。吳恩達對此倒有一個有趣的論調,“對超級人工智能的擔心就像擔心火星人口過多,”他表示,幾百年后可能有很多人在火星,環境受污染、疾病蔓延,那時候我們真的是應該擔心。但現在的話,可能為時尚早。也正如中科院院士吳一戎委員所說,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跟上人工智能的發展步伐,它將對我們的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比起考慮人工智能的恐慌,作為國人乃至國內的互聯網企業,也許更改考慮的是:為什么是谷歌,是AlaphGo,而不是中國的XXX?人工智能的發展代表著人類科技的巨大進步,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提出,“十三五信息化建設,就是要開創建設和服務的新模式,通過信息化來促進社會的進步,促進社會形態的改變,走上‘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高速列車”,我們期待著人工智能時代的真正來臨,相信當機器真正具有人的價值時,它們更好的選擇應當是與人類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