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的年輕父母,好不容易湊了首付,買了房子,生了寶寶,幸福撲面而來,可孩子的教育問題卻讓他們手足無措……
是時候給寶貝做一個營養計劃了,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和北京兒童醫院營養科等專家聯合支招:
http://v.qq.com/cover/g/gmpfgjl8pk0m53r.html?vid=v140913wb4r
問題1:擔心寶寶吃多了會發胖,吃少了又營養不良
對于很多新生孩子的父母來說,如何把握孩子“食量”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對于長得較胖的寶寶,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吃多了會越來越胖,更擔心孩子吃多了會積食生病;對于長得偏瘦的寶寶,家長一直有一個心結,總擔心營養不良,每頓飯都想著多喂點。那寶寶到底吃多少合適呢?
北京兒童醫院營養科主任閆潔指出,家長擔心孩子飲食其實主要是擔心孩子的生長發育,由于遺傳等多種因素,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有快有慢的,總會有高矮胖瘦之分,只要孩子定期兒保體檢時升高體重沿著他自己的曲線去長,沒有出現異常的變化,就證明孩子的飲食攝入量足夠了。此外孩子其他方面的生長發育,比如語言、動作、攀爬、健康狀況等如果都很正常,也說明孩子的營養攝入是夠的,家長沒必要過分擔心。
問題2:寶寶挑食,不喜歡吃青菜,怎么辦?
北京兒童醫院營養科閆杰主任說,這是兒童飲食中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很多孩子都不愛吃青菜,主要原因還是從小沒有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
一般來講,在十個月、一歲左右,當孩子的牙長得差不多、有一定咀嚼能力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嘗試吃菜,喂養過程中不要怕孩子嚼完以后再吐掉。每次吃飯時,該給的蔬菜要給,慢慢養成習慣了,沒有說不愛吃蔬菜的。最重要的是定時間、定點吃飯,吃飯的氛圍很重要,大人要和孩子圍坐在桌上一起吃飯,千萬不要到處追著喂。
問題3:如何為寶寶選擇食材,制作食物?
現在很多年輕人自己都不太會做飯,更不知道如何給寶寶做飯了。關于選擇的食材,北京兒童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技師楊秀花告訴我們,寶寶食材是沒有什么禁忌的,大人吃的小孩也都可以選擇,范圍選得越廣,小孩獲取的營養越豐富,只是在烹飪加工時要從軟到硬、從細到粗逐漸過渡。
兒童營養配餐實踐者沫沫媽媽以自身的經驗告訴大家,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飲食是快樂的,平常可以讓孩子多進廚房,多參與做飯,不要擔心他們把廚房或衣服弄臟了,孩子自己動手,快樂地去體驗食物制作的過程,自然會對吃飯感興趣。看看沫沫小朋友,自己親手包了一個餃子,還沒煮呢,就張口去吃啦!
問題4:遇到寶寶飲食問題,怎么咨詢呢?
目前大多數媽媽都是咨詢周圍親朋好友,實在把握不準,還有可能去醫院營養科就診,那有沒有更簡潔的渠道呢?
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大洲認為,以后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家長可以把小孩一天吃的東西記錄到智能手機上,通過互聯網發送給營養師或營養專家,從而獲得一對一的、有針對性的營養指導,不去醫院也能解決家長的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