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現實(AR)正在成為下一個熱門的投資領域。就在昨日,增強現實(AR)創業公司Magic
Leap今日宣布,在新一輪融資中獲得7.935億美元的投資,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
其他新投資者還包括華納兄弟、富達管理研究公司、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此外,當前股東谷歌和高通風投(Qualcomm
Ventures)也參與了本輪融資。
高盛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兩年中VR/AR領域共進行225筆風險投資,投資額達35億美元。與90年代的失敗相比,當前的VR熱有什么不同?答案在于技術。

VR/AR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應用的九大領域:視頻游戲、事件直播、視頻娛樂、醫療保健、房地產、零售、教育、工程和軍事。目前包括谷歌、高通、蘋果等一大批企業已在布局。

高盛整理的已涉足VR領域的巨頭公司
當前增強現實應用的三種模式:GPS+Sensors、Marker和圖像識別,分別如下:
GPS+Sensors
原理:通過GPS取得緯度、經度和高度,通過地磁Sensor(電子指南針)取得面向的方向,通過加速度Sensor取得傾斜的角度,然后根據這些位置信息獲取相關信息后疊加顯示。
其適用場景:室外建筑、信息搜索、導航;制約:室內、GPS精度(10m-20m)、地磁Sensor容易受到周邊設備(鐵磁器等)的影響。
Marker
原理:取得攝像頭的圖像->Marker的識別->Marker的位置和方向檢測-> 在攝像頭的圖像上合成動畫然后顯示。
適用場景:游戲,雜志書籍和廣告等,在指定的Marker圖像上合成;制約:事先定義和制作標示圖片。
圖像識別
原理:從攝影圖像上捕捉特征點(終端或后臺),與信息庫中比對,顯示相關信息。
適用場景:人臉,電子名片,logo,汽車,建筑等。制約:動態幀的定位和獲取、處理算法的準確度和效率、后臺數據庫完善。
AR應用有很多核心技術
AR應用是一系列技術的綜合應用,包括虛實結合技術(register)、定位技術(tracking)、渲染技術(rendering)、交互技術,如語音,手勢等及數據分析與挖掘等。
比如,構造一個增強現實系統的核心是如何將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在視覺領域完美融合,現在有兩類基本技術加以實現。
基于光學技術:通過半透明,半反射的光學鏡片將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疊加在一起。
基于視頻的技術:通過攝象機將真實世界采樣圖象在圖形處理器中與虛擬對象疊加在一起后再顯示出來。

AR應用中的虛實結合技術展現

AR應用中特征識別的展現
谷歌眼鏡并非停止 仍在研發
國外有一些知名的AR產品,比如谷歌眼鏡。2015年1月19日,谷歌于停止了谷歌眼鏡的“探索者”項目。據行業人士透露,事實上,該項目只是被悄悄地搬出了
Google X 研究實驗室,并被轉交由谷歌收購的智能家居品牌 Nest 掌門人 Tony Fadell (iPod之父)負責。

谷歌將會在Google Glass產品中加入更多的新專利,例如其攝像頭和棱鏡屏在新產品中將可以被分離,從而解決 Google Glass
之前飽受爭議的隱私問題。
消息人士稱,Google
Glass的主硬件部分將被分成兩部分。其中,攝像頭仍安置在鏡架的右側,而棱鏡顯示屏則會被移到鏡架的左側。這樣的設計使得用戶可以自行更改兩塊主硬件的位置,或者在特定場合下取下攝像頭部分,來提高對其他人的隱私保密。
此外,Meta
SpaceGlasses的第一款智能眼鏡Meta.01于2013年登陸Kickstarter,在籌款期限內共籌得近20萬美元,是其目標的2倍。
Meta的技術和它的創業團隊密不可分,首席執行官Meron Gribetz以色列軍隊出身,Meta
SpaceGlasses的技術靈感便來自于以色列的軍用增強現實技術;
團隊首席科學家Steve Mann被稱為“可穿戴式計算之父”,其可穿戴計算的研究成果比谷歌早了30年;首席顧問Steve
Feiner被稱為“增強現實之父”。
Magic leap技術實現方式挑戰大
國內也有研發AR的團隊,如專注智能圖像識別與視覺交互技術的企業亮風臺獲紀源資本領投數千萬 A+輪融資,距離美圖公布對亮風臺數千萬A 輪投資相距僅10
天。
亮風臺借紀源資本的投資,還正式對外公布HiAR
Glasses增強現實智能眼鏡原型機,宣稱做到光學融合AR、雙目顯示,是國內真正意義上實現立體全息成像效果的智能眼鏡。
更早前,在2015年9月,AR公司“小熊尼奧”還獲由紀源資本領投的1.2億元融資,此前,“小熊尼奧”基于AR增強現實技術的《口袋動物園》系列已獲得成功。
負責紀源資本這兩個投資案例的都是其人民幣基金團隊。紀源資本主管合伙人于立峰是其人民幣基金的合伙人,于立峰曾對騰訊科技表示,未來智能技術會橫切到社會生活各領域中去。
亮風臺COO唐榮興昨日對騰訊科技表示,Magic
leap技術實現方式挑戰大,還沒其他廠家跟進。微軟的Hololens方式在產業鏈與技術實現更可行,目前大部分廠家都選用的是這一模式,如Daqri、ODG、Atheer
labs、Meta等,亮風臺的HiAR Glasses的眼鏡也類似。
“還有另一類是單目的Google
Glass,但是它是單目的智能眼鏡,國內也有很多模仿者,但我個人認為用戶體驗與技術門檻等原因可能單目不太可能成會為主流?!?/p>
唐榮興認為,不管單目與雙目光學、電池等技術也仍需完善,也需要時間。Magic
Leap雖然前景美好,但其光場設備微型化挑戰較大,其與華盛頓大學有合作,離真正產品化仍有距離。

實際上,Magic Leap 作為下一代內容呈現和交互平臺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領域的競爭者,至今并沒有實機 demo
演示,僅有出自官方 YouTube 賬號的兩段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