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融圈有個奇怪的現象——“資產荒”,無論銀證保基信等持牌金融機構,或者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都發覺流動性過剩,但是優質資產難以獲取,資金和資產之間不匹配的現象比較嚴重。那么2016年這一現象能否緩解,如果不能,又該如何選擇資產?
分析“資產荒”,根本原因是因為實體經濟下滑,投資實體產業回報率下降,且風險正逐步上升,另一方面2015年人民銀行5次降準降息,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沛,資產供應暫時還跟不上流動性供應的節奏。2015年6月開始3波股災讓資金對股市等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大幅降低,投資的風險偏好也應聲下降,更多資金追求無風險的資產做避險。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例如車貸等盛極一時的業務,因為競爭壁壘不高,市場處于充分競爭的局面,車貸業務利潤下降。那么2016年,錢往哪里投,哪些資產還有機會?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又應該關注哪些被忽視的資產呢?
股市
2015的大牛股市隨著場外配資的破滅,為二級市場提供杠桿支持的資產幾乎都沒有生存的空間。2016開年的人民幣貶值的誘因、大股東減持的預期,加上熔斷機制的助推,釀成了股災3.0。雖然人民幣貶值趨勢受到遏制,多家公司大股東宣布不減持,熔斷機制自己也被熔斷了。但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人民幣貶值趨勢難以逆轉,而上市公司不減持,等于給二級市場又懸著一把雙刃劍,短期利好,長期利空。2016年股市或許有局部機會,但不太可能重現2015年上半年的走勢。從預期收益和風險偏好來看,
2016年資金對股市和股市衍生類的資產配置會大幅降低。
海外資產
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市場普遍預期2016年美聯儲將會有2—3次的加息,3年內加息幅度有可能超過人民銀行基準利率。因此2016年出,兌換美元,配置海外資產成為比較熱門的資產選擇。
但筆者認為,海外資產琳瑯滿目,品類眾多,并不是每一類資產都適合國內資金的配置。一個原因是人民幣資產的增長率(可參考GDP增長率)目前還是高于許多國家,未來幾年的投資回報會下降,但還是好于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另一個原因是跨幣種的資產配置其實是有成本的,這個因國度、資產、稅種稅率的不同,差異很大,資金配置要做耗費大量時間成本,且海外資產一般還有較長的時間周期。
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的資產比較多,也可以簡單盤點一下。
首先是小微企業貸款類資產,這類資產一直是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銷售的主要資產,這類貸款資產之前是銀行忽視的,但是近兩年銀行越來越重視小微企業貸款,互金平臺只能靠差異化競爭避其鋒芒。不過2014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小微企業也開始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貸款需求下降,風險率上升,許多互金平臺依靠拉開利差獲益,資產質量已經下降。
其次是房產抵押類資產一直也是互金投資者比較認可的安全性較好的資產,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還像前文所述,一二線城市房產抵押類資產還在安全的區間,但是不同流動性較差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投資者要做好處置周期長的思想準備。
最后消費金融類資產是2014年下半年開始起步的,門檻不高,加上資本助推,是目前市場上比較熱門的資產之一。但是消費金融類資產往往是被組合成一個資產包,很多消費金融的創業型公司也不避諱資產證券化的意圖,但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合規是重要生命線,資產包對接的資金極可能出現資金錯配,信息披露更新不及時等現象,且與監管要求的債權一一對應有矛盾的地方,故合規風險會制約這類資產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消費金融領域銀行和BAT等互聯網巨頭都在布局,市場洗牌趨勢已經開始,這類資產也并非配置的上上之選。
被忽視的兩類資產機遇
說完主流資產,再說一下過去被忽視的兩大類資產,一類是不良資產。隨著經濟下滑,工商企業的負債風險開始顯現,不良資產處置又迎來一波風口。不良資產市場龐大,僅互聯網金融領域就可能存在萬億級市場。不良資產處置的項目收益很高,必然會吸引資金。不過不良資產處置專業性門檻較高,處置周期較長,資金配置這一領域依舊要謹慎。
另一個被忽視的資產是農業金融資產。農業金融的第一個優勢就是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越是經濟下滑,其實國家越會鼓勵農業發展,工商領域的增長放緩,不能蔓延到農業領域。第二個優勢是市場前景巨大,房地產去庫存背景下,農民工回流農業,政府會進一步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因為只有他們能消化這部分人群的就業,那么優質農業龍頭企業無疑會迎來發展的風口,對農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做好授信,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優質資產。本文所提及的農業金融資產主要是指農業產業鏈金融資產,而非農村的消費金融。筆者認為,農業產業鏈金融是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升級版,是以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產業價值為核心,對產業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金融的整合與再造。在資產額度上,擁有“大企業,小額度”的資產分散與安全特性;在資產配置上,符合“由點到面,自大而小”的優質資產配置規則,再加上包括政府、擔保公司、關聯企業等在內的組合式多重保障,農產金融資產應該是2016年整體質量較優質的一類資產,也將是行業最關注的資產領域之一。
當然農業金融,特別是農業產業鏈金融還是有專業性門檻的,現有的資產配合與組合模式,以及金融授信方式并不能完全符合這個領域的需求,好利農依托多年從事農業金融的團隊精英,以多層級、結構化的資產配置與組合模式,研發農產金融資產證券化的創新型產品,從而建立起了專業門檻和行業壁壘。此類資產模式是否可以引領2016農業金融的一種趨勢,需要市場的論證,需要同業的合作,我們拭目以待。(本文作者系好利農創始人、CEO 袁曉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