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綜述(報道 胡潔)先打個廣告,1月26日下午14點,速途新媒體集群微信公眾號“O2O創富記”要辦一場線下沙龍,主題聽著很驚悚《2015年,這些O2O公司為什么沒被燒死?》

沒錯,我們就是想談一談2015年O2O行業的生活現狀,存活率究竟怎么樣。相比年初的熱捧,年末的唱衰聲不絕于耳:哪家還在倒貼,哪家高燒不降溫。餐飲行業現狀反復被提起,“巨額虧損”、“融資額”已經成為餐飲外賣撕不掉的標簽,今天筆者不再贅述這些,任性地跟一次熱點,在“霸王級”寒潮這個特定情景中聊一聊餐飲外賣的生存之道。
剛過去的這個周六日,“霸王級”寒潮發射強勁冰凍大招,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啟“速凍”模式。數據都透著刺骨的冷:“23日,北京迎來30年最冷一天,北京最低氣溫延慶佛爺頂僅有-29.8℃。”
極寒天氣中,餐飲外賣展現出超能力,美團數據顯示,外賣白領訂單數較上周同期增長6%。對于大多數網民來說,縮在家里不出門,吃飯成了大問題,外賣變得異常重要。實踐出真知,筆者上周六通過“餓了么”叫了份外賣,比平時晚送了差不多1小時,極寒天氣里情有可原,再看到配送小哥凍得通紅的臉,也就體諒了“遲到”這件事。
除了真誠地道謝,筆者帶著一身職業病和配送小哥多聊了幾句。小哥說,冷是真冷,沒人想這個天氣還出來送外賣。但這樣的天氣里訂單增多了好幾倍,賺得也比平時多了。年底了,總想多賺點。
餐飲外賣抓住了“天時”,就差服務了
我們按照邏輯來推斷,餐飲外賣想要活得好,必須看服務。
速途研究院報告顯示,在用戶關心的幾大問題中(送餐速度、價格補貼、食品安全等),近60%用戶將根據送餐速度做出自己的選擇,餐飲行業就是服務行業,送餐速度直接決定用戶體驗,也成為餐飲外賣的一項重要服務標準。
極寒天氣為餐飲外賣帶來“天時”,商家能否抓住天時,全憑過硬的服務。配送能力跟得上,自然可以迎來巨大利益。
以北京為例,大部分商家選擇提前儲備人力,保證外賣服務鏈條各環節暢通。服務跟得上,訂單接得多,配送員辛苦費也比平時多了幾倍,餐飲外賣自然跑得足夠快。
生活需求優化了,生或死也就定了
都在說餐飲外賣是剛需,不妨換個說法,餐飲外賣就是最常態的生活需求。今天吃什么,吃得好不好,沒人能避談這件事。同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當最常態的生活需求徹底互聯網化,吃飯這件事就變成了一件簡單的小事。打開手機里的餐飲app,定份外賣、請個大廚回家、預定一份今晚的夜宵……
速途研究院報告稱,餐飲O2O用戶有78%的人習慣于移動端訪問,Pc端訪問的占比僅為22%,并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端占比還在保持逐步走高的趨勢。移動端的使用習慣已經逐漸取代Pc端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主要使用的工具,出行、點餐、社交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手機。
最常態的生活需求徹底互聯網化,反之互聯網化也優化了生活需求,讓用戶黏性產生最強的化學反應。這一點,在惡劣天氣里顯得尤為重要,生活需求通過移動互聯網的辦法更加優化,生或是死也自然有了定論。
極寒天氣催熱外賣,不過是餐飲O2O快速發展中的小插曲,筆者僅僅陳述特定環境中的
“天時”因素,但永遠不能徹底回避虧損。大批O2O企業在2015年倒下,說明市場趨于理性。讓我們喜聞樂見地去預測,歷史的發展總是會驚人的相似,遙想2010年團購行業亦是如此,互聯網巨頭看好這個領域,投資浪潮退燒,大批企業死亡,修煉得道的最終稱王。更多關于O2O的探討,明日O2O創富記沙龍觀點浮上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