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電 近日,一篇出自百度研究院大數據實驗室 (Big Data Lab)
關于“中國鬼城量化研究”被美國權威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2015年度最佳研究之一。
該研究由百度大數據實驗室數據科學家吳海山博士負責,聯合北京大學一同開展,通過百度大數據技術向公眾展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鬼城”現象。(研究中檢測到的部分中國鬼城:bdl.baidu.com/ghostcity)
近年來,中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城鎮化發展,城市占地面積從1984年的8800
平方公里,經歷短短26年擴張到了2010年時的4.1萬平方公里,而這僅僅是個開始。2011年到2013年,中國使用的鋼筋混凝土,比美國在整個20世紀用的還多。開發商大肆拿地建房,導致供過于求,“鬼城”,即城市地區房屋大量空置現象由此出現,一直頗受關注。
然而,如何判定“鬼城”卻一直成為困擾人們的問題。常見的方法是數樓盤空調個數、觀察夜晚房間亮燈情況等,但這些方法過于傳統,費時費力又鮮有科學依據。因此,百度通過分析移動互聯網和百度遷徙大數據,首次對中國的“鬼城”進行了量化研究。通過分析用戶遷徙數據,百度檢測到了國內多個城市住宅區空置率比較高的區域,結果顯示,一些城市住宅區入住率低,但在旅游旺季卻異常熱鬧,因而這類旅游城市并不等同于“鬼城”。此外,之前被國外媒體一直炒作“鬼城”的鄭東新區,根據百度大數據的研究發現,當地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入住和工作,人口流動量高,已經變為十分有活力的新城區,因此他們在論文中也提到,短時間內衡量一個地方是否“鬼城”可能并不科學,因為政策的影響和產業轉移的作用,可能在短期內無法體現。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知名的研究記者Wade
Shepard的認可。并先后得到了參考消息、華爾街時報、華盛頓郵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新科學家等媒體的關注。
百度研究院院長吳恩達(Andrew
Ng)表示“現在是時候讓機器學習來實現數據驅動城市規劃了”。據悉,百度大數據實驗室仍在繼續該項研究,希望未來能夠幫助政府進行數據驅動的規劃決策。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