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4年虛擬云運營商牌照的發放以及試用點的運營,虛商在市場中的活力以及競爭力也逐漸被市場所證明,自工信部引入民資進入通信市場以來,我國國內通信事業在近兩年的改革和創新工作也相對比較明顯。而三大運營商在市場的壟斷地位也逐漸受到虛商的沖擊,受國家“提速降費”要求和基礎電信企業間競爭加劇影響,基礎電信企業數據流量資費下降較快。今年前11月基礎電信企業數據流量平均資費0.08元/M,同比下降40%左右。在未來通信市場格局的變化中,虛商也正如其發揮的“鯰魚效應”一樣,在未來市場中發揮的作用也將會越來越明顯。

隨著2016年的到來,移動轉售試點即將結束而虛商正式牌照也即將發放,在虛擬運營商經歷了2年的發展后,截至11月底,虛商用戶總數已經達到1789萬戶,占全國移動用戶數的1.4%,凈增用戶份額為47.3%。但是在虛擬運營商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許多問題,例如目前受到關注的便是虛商“批零倒掛”現象嚴重。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42家虛擬運營商都處于虧損狀態,“規模效應不足,基礎運營商和虛擬運營商的批零倒掛,以及虛擬運營商本身的發展模式不清等原因都在考驗虛擬運營商的發展。”
對于這個問題,虛擬運營商蝸牛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虛擬運營商的價格“批零倒掛”問題一直存在,“這可能跟運營商在整個產業鏈所扮演的角色有關系,基礎運營商不會主動去革自己的命,需要政府推出實質性的利好來推動。”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批發價格調整的指導意見,推動生態環境進一步完善,促進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加快發展。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基礎電信企業和轉售企業合作存在套餐轉售和資源池轉售兩種模式,基于零售減成原則初步建立了相應的批發價格。套餐轉售模式基本沒有批零倒掛爭議,爭議主要發生在資源池轉售模式下數據流量的批發價格。轉售企業普遍反映存在批零倒掛。”
對于這個爭議問題,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通過與三家基礎電信企業一對一的座談等方式,要求基礎電信企業依據試點方案中規定的批發價低于零售價的原則。但是受基礎運營商內部工作流程較長所限,流量批發價并沒有得到同等力度的同步調整,調整步伐滯后于基礎電信企業零售價格下降速度。而目前虛商的盈利模式再度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焦點,業內專家認為arpu值達到35元,用戶達到100萬人就可以實現收支平衡,目前虛商想要達到這一水平可能還需要近兩年時間,按國外經驗,持續投入三到五年,才能實現穩定盈利。
經過近兩年的試點,虛商們都積累了不少經驗,并且不斷探索著盈利模式,隨著用戶數量不斷增加,目前也已經有多家虛商實現了單月盈利。虛商運營體系更完善,瞄準細分市場,進行差異化經營,通過各具特色的增值服務贏得了用戶的歡迎,比如蝸牛的游戲特權,優酷的視頻會員、京東的通信送資源等等。而虛商蝸牛移動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以目前的情況,虛商要擁有1000萬用戶才可能實現盈利。蝸牛移動已經擁有接近420萬用戶,實現了單月盈利,但前期發展投入較大,已經投入過億,并且還在不斷投入中,想要實現總體盈利還需時日。
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聯通即將提供模組套餐轉售。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規劃所電信行業研究部主任許立東認為:“隨著三大基礎運營商都同時開放資源池轉售和套餐轉售模式,并給予轉售企業可選擇的靈活性,批發價爭議會越來越少。因為套餐轉售模式沒有批零倒掛爭議,且折算到單項業務的批發結算單價較低,如果轉售企業可在兩種模式中自由選擇,很難再有什么批零倒掛之說。”因此在未來通信市場中,隨著虛擬運營商的發展以及逐漸清晰的盈利模式推動下,虛商的盈利之路才不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