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月6日綜述(主筆 蕭陽)一到年關,人員流動開始變得更加頻繁。看一家創業公司發展狀況如何,他們的市場總監和公關人員流動就能讓人浮想聯翩。

“工作難做,經營不好,正考慮離職……”這是一位PR朋友無奈的吐槽。
另一家已經離職的朋友說,“產品不好賣,市場沒來,還需要等幾年”,這家公司是做硬件的。
還有的硬件公司,成立快兩年,Pre-A一直沒融上,CEO總是出差,聯系合作廠商和渠道,也是夠拼的。
想來到年根兒,該走的遲早要走。對于一些不那么好過的創業公司,更面臨人員流失的窘境。不說經濟形勢如何,就是2015年后半年這波緊俏就夠讓剛起步的創業團隊忍受的。
而2016年整體的經濟預期將更加不樂觀。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學習型中國論壇”給出了明確結論和分析——2016年“恐怕也不會太好”。
全球經濟在收縮,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在減縮。國內面臨結構轉型,大量人力物力轉向服務業,“服務業勞動價值沒有工業高,這也會使經濟增長減速”。
再一個,受美元加息影響,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危機時央行也肯定要干預。按照過去的經濟周期來看,2016年是這輪經濟調整“最困難的一年”。
所以,大家要準備好過一個苦日子。
如果整體經濟形式不好,那么對于創業企業,意味著資本層面會更難融到錢。受美元加息影響,美元基金的流動性也會發生波動。
同時在消費端,用戶的購買力也會打折扣,這種情況下,必需品和新科技之間老百姓更有明確的喜好和購買選擇。
所以,初創公司怎么辦?猴年未至,心頭已現北京的黑霾。
面對這些風險,證券分析師給股民支招,2016年千萬別折騰。
經濟學家給企業支招,要保證現金流,練內功,就算2016年股市上揚,也不要輕易涉入。
而對于初創公司,活下來最重要。
不說是否涉股,能夠保持充裕的現金流就是一件難事。在這種情況下,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及早調整心理預期,做好準備。
不僅要積極拓展營銷渠道,也不妨接一些外包業務,維持主要項目。這種方式尤其適合一些軟件創業公司。
另外,在團隊管理上一方面拉攏人心防止流動,做好安撫工作,年終福利能省就省。為了給寒冬做好準備,忍一忍。
隨著2016年的探底,2017年必會回暖,我們嚴陣以待,準備過好2016,期盼2017的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