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多傳統K12教育機構置身“互聯網+”熱潮的時候,學大教育卻選擇了一條不同的“冷熱結合的道路”,熱自不必說,冷則是被許多教育機構所忽略的教學根基-“教研”。12月29日,學大教育第一屆高級研修班開學,學大各分公司200余名學科帶頭人進行為期兩天的培訓。證明了學大要堅定不移走這條不尋常之路。
這是一期在廣大教師中引起強烈反響的研修班,在當前的“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顯得尤為“搶眼”。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教育”概念的興起,傳統教育機構的骨干教師成為教育O2O平臺追逐的主要群體,由此也導致了一些傳統教育機構教師受到了一些沖擊。作為一對一教育的先驅,優秀教師資源正是學大教育辦學的基礎,因而學大教育此時舉辦教師研修班也就顯得意義格外深遠。
“教研+”戰略強化了教師地位
與其他傳統教育機構不同,學大教育此前即已積極探索向互聯網教育的轉型,其自主研發的“e學大”平臺率先創造了打通線上、線下的個性化教學的O2O模式。正如學大教育CEO金鑫所言,“學大以教師為主體,在e學大平臺之外,我們同步建立了研修網平臺與資源庫平臺,更全面的支撐教研教學。為大量老師提供了相對高品質的個性化教學服務,這樣能把學大教育一對一的規模化做起來。”
事實上,經過e學大平臺、資源庫平臺、研修網平臺建設,打通線上線下教研教學O2O的實踐,使得學大教育進一步認識到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重要性。今年9月,學大教育就組織召開2015年年度優秀教師表彰暨教學研討會,會上表彰了500名骨干教師,全體高管陪同11位感動學大教師們一起走紅毯,并為骨干教師們頒獎、獻花。
當時,金鑫在發布學大教育“教研+”戰略時特別強調,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途徑,而教師成長是教育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因此,學大教育將從“教研+教師、教研+課程、教研+平臺、教研+評估”四個層面全方位推進學大教師教研體系的完善建設,進而實現學大教育從培訓機構向教育集團的轉變。
教育界需要“黃埔軍校”
不難看出,學大教育舉辦第一屆高級研修班是“教研+”戰略的落地,是完善教師教研體系建設的具體舉措。這次高級研修班培訓主題分為專家引領培訓、個人專業素養、綜合管理素養等培訓方向,主要為教師們進行教學業務及管理素質的培訓,而為教師進行培訓的都是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學者。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中國將帥的搖籃”——黃埔軍校。成立于1924年,始發地位于廣州長洲島的黃埔軍校,隨著時代的演變,當年的金戈鐵馬已經變成歷史記憶,然而黃埔軍校精神仍是深入人心。其實,企業發展離不開企業管理培訓體系,教育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教師教研培訓體系。不難看出,學大教育的高級研修班應證了學大教育“讓教學研究成常態,從根本上加強課程建設”的發展思路,頗有教育行業“黃埔軍校”的深意。
其實,教育機構對于教師教研培訓一直是在缺乏狀態,教育機構缺少對于教師的培養,而僅僅將其作為教學的“工具”,教師的成長和發展一直是較為粗放的狀態,教育界非常缺乏像“黃埔軍校”這種人才培養的搖籃,這也導致真正具有全面素養的教育人才匱乏。學大教育的這種
“黃埔軍校”的模式,無疑是對高素質教育人才培育的一種有效、可行的方式。
同時,教師穩定性問題是所有教育機構面臨的一大難題,而這種真正關心教師成長的措施,必然會大大增加教師的歸宿感和職業幸福感,促進企業長久發展。
正是基于此,學大高級研修班不是個心血來潮的短期行為,是經過認真思考,精心規劃的教師隊伍培養的長遠規劃。是對教研+戰略的強有力的執行。
教研實力決定國內教育市場布局
2016年一季度,學大教育將完成私有化,實現從紐交所退市并回歸A股。伴隨著資本市場的運作,學大教育也進行著自身的戰略調整與轉型。可以說,從培訓機構向教育集團的轉變,是學大教育的戰略轉型。同時,重新布局國內教育市場,采用合作、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進入公辦基礎教育領域則是學大教育的戰略步驟。
任何一家做大做強的企業都必須擁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經歷了創立“個性化”教學、“一對一”教學模式以及“e學大”平臺的發展路徑之后,學大教育更加注重回歸教育本身。因此,教師教研體系建設成為打造學大教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路徑。通過教師研修等活動,學大教育正在將“教研+”戰略進行落地與深化,并逐步形成基礎化、常規化、專業化等多方面的個性化教研體系。同時,通過專業引領、提升教研質量,學大教育也為教師成長、高素質人才培養奠定基礎,逐步提高教師職業發展及教學技能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而這也將決定未來學大的對于教育市場格局的影響。
對于一家教育企業來說,教師的培養是長期發展的基礎。如今,從美國資本市場回歸的學大教育所創建的教育行業的“黃埔軍校”領先行業成長起來,這必將成為未來教育企業發展的一種大趨勢。